并非所有颈项强几几皆属葛根证,细辨六经八

编者按:彭鸿杨师兄是一个严谨甚至有些严格的人,体现在做事和做学问上面,在经方路上,我们需要这样的良师益友。彭鸿杨师兄应邀在今年7月初的古真堂学术会议上发言,从一则医案入手,提出诸多辨证疑问,展现了其临床思维,也体现了做学问的严谨态度,现将其发言摘录发表,供大家学习讨论。

单位:四川省緒餘草堂(武中村卫生室)

作者:彭鸿杨

尊敬的大会主席,各位老师、各位同道:

中午好!受邀站在这里我十分荣幸!能与大家一起学习交流胡希恕经方医学,我很激动,下面就向大家谈谈自己学用经方的体会以及思路的自我剖析、否定,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我今天汇报的题目是:

并非所有颈项强几几皆属葛根证

细辨六经八纲苓桂术甘亦见奇功

患者男,三十七,无恶寒亦无发热,颈项强、转侧不利,无肢体疼痛酸楚,心悸阵作,纳常,大便时溏,舌胖大水滑,脉沉亦滑。

此案辨六经八纲:为太阳太阴;

辨三毒:为饮;

予以苓桂术甘汤。

嘱武火急煎,取汁,一碗汤药先取二分之一服之,患者服药半小时后小便逐渐增多增频,颈项强亦得到舒缓。药已取效,嘱患者余药频服以代茶,以小促其间。

翌日晨起,诸证皆退!欲善其后,继进其药两剂,愈。

此案无恶寒亦无发热,更不见肢体酸楚疼痛,乃至脉象都不见浮,好似无表;患者舌体胖大水滑、脉象沉滑、大便时溏皆提示素体多寒、多湿、多饮,辨为里虚寒、太阴;但患者为何出现颈项强、转侧不利呢?作何解?结合患者心悸阵作,我首先想到的是什么?是气上冲,结合前面分析、当考虑气上冲夹饮,即后世所谓水气凌心者;

那么,颈项僵、转侧不利亦是水饮聚集于此所致。胡老讲15条时说:“表不解,有什么证候呢?……他气上冲,那说明表没解。”那么临床中常见的气上冲有心悸、呕、咳、晕、喘等,至于当用何药,得据证而析。此案患者的颈项僵、转侧不利亦为气上冲夹饮,且成太过之势故辨为太阳、饮;饮停易导致里虚寒,里虚寒易致饮停,二者相辅相成、常并见,水饮入肠、稀释糟粕所以大便稀溏。综合以上思路所以我辨六经八纲为:太阳太阴;辨三毒:为水饮。但到此并未结束,遣方用药当细辨方证!

临床之中,若我们不先进行证候分析,仅凭经验或先入为主的思路或所谓的抓主证而不具体分析,难免步入套方、抠症之流。若仅凭颈项强、转侧不利一证而不具体分析,我们常会想到的是葛根汤、桂枝加葛根汤、栝楼桂枝汤;那么三方进行鉴别呢?当外邪侵袭机体,导致大量体液汇集于体表,尤以颈项部为甚之时便出现强几几;葛根汤与桂枝加葛根汤其病位病性皆同,其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因毛窍闭塞而无汗,后者有汗出而达不到驱邪,汗是眼目;葛根在两方中的主要作用是疏导、疏利水湿。然栝楼桂枝汤证者,并非是由体液汇集于表,而是由于虚、热导致津液亏乏、筋脉失养所出现的表部拘急,故借强壮滋润药天花粉(即瓜蒌根)来补充津液、让拘急得以缓解。

但此案患者是以水饮为甚,虽兼有表不解、但表证不甚,不适合葛根汤或桂枝加葛根汤,且又不见虚热并存的津液亏虚,故三者皆不宜。那么到底该用何方?

我苦苦思索,默诵条文,当读至28条时:“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由此联想,患者虽无服用桂枝汤亦无用汗法或下法,但一样有颈项强痛;虽无身热,但亦无汗出;虽无心下满,但亦有心悸;虽无述小便不利,但通过服用苓桂术甘汤后小便反增多,逆推当有小便不利。证虽有种种不同,但其机相同。皆是因为小便不利、里有停饮导致表不解。

但问题又来了,那么此案到底应该去桂呢还是应该去芍?冥思,我最终选择去芍?为什么呢?一是因为患者无心下满的微痛;二是患者虽无胸满、但亦可见胸中心悸,我认为心悸与胸满其机等同,且患者有表不解而气上冲所致的心悸故宜去芍。

那么欲用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为何最终又处方成了苓桂术甘汤呢?因为将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与之证候反应相对,才发现此方不是那么合适。为什么呢?因为在案中找不到相适应的姜、枣证!若去除两味,那么再细看余味,只剩下桂甘与苓术,不难看出实为苓桂术甘之形,故据其比值,一两折5g换算为:茯苓20g桂枝15g苍术15g炙甘草10g。

有师兄说,苓桂术甘汤条文中没有主治颈项僵几几;对,你说得对,条文中没有。但是我们通过辨六经八纲发现相同的病机,难道不可以使用该方吗?难道你没发现,我在思辨的过程中如同你一样死抠条文而出现错误?若上面联想的28条本身是错误!临证宜先辨六经八纲、继辨方证,完成这两步的前提是证候分析!

临床不应当死抠条文、不可强拆整体证候反应而为症状!更应理解条文与方证之间的内在关系,更应该在无字处求解!胡老常言:熟,你必须熟,不熟他不给你用。但是并不是让你熟悉之后去抠条文、去把整体证候反应拆成症状来与药物对应;而是告诫你必须前后连贯、始终理会,勿忘整体观!

回想此案患者主诉虽是颈项僵、转侧不利;但通过证候分析,你才会发现主证是由水气上冲所致,而心悸、颈项转侧不利等是其具体表现。临床常遭遇主诉与主证不同,临证宜注意。同时,我并不是说苓桂术甘汤就可以成为治疗颈项僵几几的专病专方,而是言患者运用此方时的刻下证候反应应符合该方证、符合该方的六经归属或者其背后隐藏的病机。此案方证还应当与五苓散、苓桂枣甘汤、茯苓甘草汤等,进行类比;但由于时间关系不再详述,各位可详参经方传真或解读张仲景医学这本黄宝书。

大道至简!因势利导!有其证用其方!有其症用其药!辨清六经八纲、细排方证,何惧病之艰难!

在此感谢胡老;感恩冯老、段老、陈老以及仙逝的张老,没有你们、我们不可能知道胡老、不可能知道这个体系;感恩建国、有强、家驹师兄们组建的复兴中医网团队;感恩录音组、文字组以及那些幕前幕后默默奉献的师兄师姐们,没有你们、宝贵的音像资料,如何得以保存、如何得以整理流传;感恩之恺、晓峰等师兄的坚持与默守,让我们五湖四海的兄弟有一个家,有一个交流互述、同学共进的平台;要感谢的人太多太多;作为师承班学员,得益于这个体系、这个平台,请允许我向你们道一声:辛苦了!同时请允许我向你们深深的鞠一躬!

十年前,我站在山脚仰望;十年后,我在山门、虽未曾入室;但却不敢忘布道之责,时铭传承之言,誓做一代经方传人!但我知道我的不足,所以恳请各位老师、各位学长在以后的学习、交流中不断的鞭策斧正于我!谢谢!!!

推荐彭鸿杨师兄另外一篇文章:经方辨治耳鸣

推荐:重点推荐:揭秘胡希恕经方医学传承历程

上篇:葛根汤与葛根芩连汤方证的下利鉴别

胡希恕经方医学

分享是态度,赞赏是学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ianhuafena.com/tfpz/53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