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方拾贝识方能力的针对性训练十七

医方拾贝

本栏目希望通过每周数次以药识方的针对性训练,帮助各位同学巩固中药和方剂学的相关基础知识,达到“学而时习之”的效果。点滴汇聚可涓流成河,希望大家可以坚持下来,期待遇见更优秀的你。

看到下面这些中药,你能想到什么方剂呢?你还记得它们的功用吗?

01

阿胶钩藤鸡子黄白芍络石藤石决明生地牡蛎茯神炙甘草

答案

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记得上滑哦

阿胶鸡子黄汤

《通俗伤寒论》

阿胶(烊化)钩藤各6g鸡子黄(先煎代水)2枚生白芍络石藤各9g石决明15g大生地生牡蛎茯神木各12g炙甘草1.8g

水煎服。

滋阴养血,柔肝熄风。

热伤阴血,虚风内动证。症见筋脉拘急,手足瘛疭,或头目眩晕,舌绛苔少,脉细数。

阿胶鸡子黄汤好,地芍钩藤牡蛎草;决明茯神络石藤,阴虚风动此方保。

方中阿胶、鸡子黄滋阴养血以熄内风,为君药。生地、白芍、清炙草酸甘化阴,柔肝熄风,缓急止挛为臣药。石决明、钩藤、牡蛎平肝潜阳,熄风止痉;茯神木宁心安神,络石藤舒筋通络,为佐药。诸药合用,共奏滋阴养血,柔肝熄风之功。

02

杏仁苏叶半夏茯苓前胡橘皮桔梗枳壳甘草生姜大枣

答案

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记得上滑哦

杏苏散

《温病条辨》

杏仁苏叶半夏茯苓前胡各9g橘皮桔梗枳壳各6g甘草3g生姜3片大枣3枚

水煎温服。

轻宣凉燥,理肺化痰。

外感凉燥证。症见头微痛,恶寒无汗,咳嗽痰稀,鼻塞咽干,苔白,脉弦。

杏苏散内夏陈前,枳桔苓甘姜枣研;轻宣温润治凉燥,理肺化痰咳自痊。

方中苏叶辛温不燥,解肌发表,开宣肺气;杏仁苦温而润,宣肺止咳化痰,二者共为君药。前胡疏风降气化痰,助君药轻宣达表而化痰;桔梗、枳壳一升一降,助杏仁宣利肺气,共为臣药。半夏、橘皮、茯苓理气化痰;甘草合桔梗宣肺利咽,共为佐药。生姜、大枣调和营卫,为使药。诸药合用,使表解、气畅、痰消,共奏轻宣凉燥,理肺化痰之功。

03

桑叶象贝豆豉栀皮梨皮杏仁沙参

答案

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记得上滑哦

桑杏汤

《温病条辨》

桑叶象贝香豉栀皮梨皮各3g杏仁4.5g沙参6g

水煎顿服。

轻宣温燥

外感温燥轻证。症见头痛,身热不甚,口渴咽干鼻燥,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舌红,苔薄白而干,脉浮数。

桑杏汤中象贝宜,沙参栀豉与梨皮;身热咽干咳痰少,辛凉甘润燥能医。

方中桑叶甘苦而寒,轻宣燥热;杏仁苦辛温润,宜利肺气,共为君药。淡豆豉助桑叶轻宜解表;沙参、梨皮润肺生津,共为臣药。栀子皮清泄上焦肺热,象贝清化痰热止咳,共为佐药。诸药合用,共奏轻宣温燥之功。

04

百合熟地生地当归身麦冬芍药桔梗贝母玄参甘草

答案

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记得上滑哦

百合固金汤

《慎斋遗书》

百合12g熟地生地当归身麦冬各9g芍药桔梗贝母各6g玄参甘草各3g

水煎服。

滋肾润肺,止咳化痰。

肺肾阴亏,虚火上炎证。症见咳嗽气喘,痰中带血,咽喉燥痛,头晕目眩,午后潮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百合固金二地黄,玄参贝母桔甘藏;麦冬芍药当归配,喘咳痰血肺家伤。

方中百合滋阴清热,润肺止咳;生地、熟地滋阴清热凉血,共为君药。当归、白芍养血和血;贝母润肺止咳;桔梗清咽化痰散结,皆为佐药。甘草清热泻火,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滋肾润肺,止咳化痰之功。

05

玄参麦冬生地

答案

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记得上滑哦

增液汤

《温病条辨》

玄参30g麦冬细生地各24g

水煎服。

增液润燥。

阳明温病,津亏便秘证。症见大便秘结,口渴,舌干红,脉细数或沉而无力。

增液汤用玄地冬,无水舟停下不通;或合硝黄作泻剂,补泄兼施妙不同。

方中重用玄参苦咸而寒,养阴生津,启肾水以滋肠燥,为君药。麦冬甘寒滋阴润燥,细生地甘苦寒养阴清热,共为臣、佐药。三药合用,共奏增液润燥之功。

06

山药黄芪知母鸡内金葛根五味子天花粉

答案

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记得上滑哦

玉液汤

《医学衷中参西录》

生山药30g生黄芪15g知母18g生鸡内金6g葛根5g五味子天花粉各9g

水煎服。

益气滋阴,固肾止渴。

元气不升,真阴不足,脾肾两虚之消渴病。症见口常干渴,饮水不解,小便频数量多,困倦气短,脉虚细无力。

玉液山药芪葛根,花粉知味鸡内金;消渴口干溲多数,补脾固肾益气阴。

方中山药、黄芪益气滋阴,补脾固肾,为君药。知母、天花粉滋阴清热,润燥止渴,合君药则元气升而真阴复,气旺自能生水,为臣药。葛根升阳生津,助脾气上升,散精达肺;鸡内金助脾健运,化水谷为津液;五味子酸收,固肾生津,不使水液急于下趋,为佐药。诸药合用,共奏益气滋阴,固肾止渴之功。

07

茵陈栀子大黄

答案

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记得上滑哦

茵陈蒿汤

《伤寒论》

茵陈30g栀子15g大黄9g

水煎服。

清热利湿退黄。

湿热黄疸。症见一身面目俱黄,黄色鲜明,腹微满,口中渴,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沉数或滑数。

茵陈蒿汤治阳黄,栀子大黄组成方;湿热蕴结在肝胆,清热利湿退黄良。

方中茵陈清热利湿退黄,重用为君药。栀子清热降火,通利三焦,导湿热从小便出,为臣药。大黄泻热逐瘀,通利大便,导瘀热从大便下,为佐药。三药合用,清利降泄,湿热、瘀热由二便而去,共奏清热利湿退黄之功。

08

厚朴黄连石菖蒲半夏豆豉山栀芦根

答案

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记得上滑哦

连朴饮

《霍乱论》

厚朴6g黄连石菖蒲制半夏各3g香豉焦山栀各9g芦根6g

水煎温服。

清热化湿,理气和中

湿热内蕴,升降失调证。症见上吐下泻,胸脘痞闷,心烦躁扰,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滑。

连朴饮内用香豉,菖蒲半夏焦山栀;芦根厚朴黄连入,湿热霍乱此方施。

方中芦根用量奇重,清热和胃,止呕除烦,为君药;又以黄连清热燥湿,厚朴理气祛湿,菖蒲芳香化湿,半夏和胃化湿降逆,四药合用为臣药,可使湿去热清,气机调和;佐以栀子、豆豉清宣胸脘郁热而除烦闷。全方具辛开苦泄、升清降浊之特点,共奏清热化湿,理气和中之功。

本次练习就到这里啦,我们下期再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ianhuafena.com/tfpz/61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