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小雪天气转冷,请注意保暖

小雪,虽然带着一个雪字,但是并不意味着此时的气温就能够与大寒相比。

古籍《群芳谱》中说:“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

实际上是在说,“小雪”节由于天气寒冷,降水形式由雨变为雪,但此时由于“地寒未甚”故雪量还不大,所以称为小雪。

此时地表还有一定温度,有利于万物的潜藏,也是生机的潜藏。

今年的小雪,和去年有所不同。

小雪.谨防内火

小雪是庚子年五运六气的终之气的开始。

终之气包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

小雪伊始,直至大寒之前,也就是年11月22日至年1月20日。

这一时段的主气为太阳寒水,属水,属寒;客气为阳明燥金,与大运一样,属金,属燥。由此来说,就形成了水与燥两种气,气运相符,金生水,所以,金气被泻成为平气。

主气不重要,因为每年的主气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的重点是客气,阳明燥金。

小雪三候

中国古代将小雪分为三候:“一候虹藏不见,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三候闭塞而成冬。”由于天空中的阳气上升,地中的阴气下降,导致天地不通,阴阳不交,所以万物失去生机,天地闭塞而转入严寒的冬天。

1一候虹藏不见

坤卦,六四。《周易·坤卦》爻辞:“括囊,无咎,无誉。”《象》曰:“括囊无咎,慎不害也。”《象说卦气七十二候图》:“四爻动,卦变为豫。互坎伏离,离为虹为见。今离伏,故曰虹藏不见。”《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礼记注》曰:阴阳气交而为虹,此时阴阳极乎辨,故虹伏。虹非有质而曰藏,亦言其气之下伏耳。”

由于气温降低,北方以下雪为多而不再下雨,雨虹不再生成,人们也就看不见它出现了。

2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

坤卦,六五。《周易·坤卦》爻辞:“黄裳,元吉。”《象》曰:“黄裳元吉,文在中也。”《象说卦气七十二候图》:“五爻动,卦变为比。互艮为天为气为上。本卦坤为地为气为下。”

天地之间,天德阳炁能量不再下降,反而上升回缩,而天刑能量却迅速上涨;地球的阳性地炁能量不再上腾,阴炁反而下降敛藏,导致阴阳不交,天地不通,所以万物失去生机。

3三候闭塞而成冬

坤卦,上六。《周易·坤卦》爻辞:“龙战于野,其血玄黄。”《象》曰:“龙战于野,其道穷也。”《象说卦气七十二候图》:“坤纯阴,故曰冬。上爻动,坤变为艮。艮止,故曰闭塞。艮为成。”《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天地变而各正其位,不交则不通,不通则闭塞,而时之所以为冬也。”

天德阳性能量不再下降,地炁的阳性能量也不再上升,天德地炁不再相互交汇,天地变而各正其位,能量不进行交换则不通,不通则闭塞,构成闭塞的能量场态而转入严寒的冬天。

小雪节气,天地气机收藏,气温日低,小雪节气的三候也是阴阴郁郁的。

阳气和阴气不交通,闭塞成冬。这时候很容易有雾霾。我们的身体也很容易「上下不交通」,和天地的雾霾一样,阴阴郁郁,很不舒服。

天人相应,这大概是上热下寒的人,最不舒服的时节。

小雪节气,进入五运六气的终之气,主气太阳寒水,客气阳明燥金,今年会感觉格外干燥。

又是不通,又是干燥,老天爷待我们严苛,我们还得靠自己,调节身体。

小雪,天地间形成肃杀万物的格局

不知不觉迎来冬天的第二个节气——小雪,空气中的寒意也一天天深重起来。

《遵生八笺》中云:「天地积阴,温则为雨,寒则为雪。时言小者,寒未深而雪未大也。」

此时,天气上升、地气下降,天地不通、阴阳不交,天地间默默形成了一个「肃杀万物」的格局。

在《易经》中,「交」有「通气」、「结合」的意思,代表吉兆、泰卦;「不交」代表凶兆、否卦。

泰卦强调:「天地交,泰。」等到立春,东风解冻,雨水带着天的旨意落到大地上,天地交泰才会生出世间万物。

所以从小雪开始,是我们整理、修复、关爱自己的时候,把愿望和梦想先好好的收藏起来,正式进入冬天的「养藏」阶段,静待春天。

小雪时节的养生重点,已经为大家总结好啦,请牢记:

常吃黑色食物,藏好肾精;

多晒「日光浴」,温通经脉;

「虚不受补」的人,欲补先调脾胃。

小雪到,如何“养藏”阳气!1合理起居:早睡晚起

冬三月的起居应该是“早卧晚起,必待日光”。睡觉这个过程的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藏的状态。那么,现在冬三月强调养藏,这个睡眠的时间就要适当地延长。

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建议大家在冬三月要早睡晚起。尤其是习惯了早起锻炼身体的老人,最好等到太阳出来以后再外出锻炼。

此外,冬三月要“去寒就温”。衣着就是一个“藏”字,将整个身体封藏起来了,这也是养藏。

提醒那些在冬天“要风度不要温度”的人们,年轻的时候冷一冷可以顶过去,但是一旦年纪渐长,随之而来的关节痛,会让你后悔哦。

2合理饮食:暖身食物

古代养生专家孙思邈云:“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结,不足以生存也。”合理的饮食,可以使人身体强健、益寿延年,而饮食不当则是导致疾病和早衰的重要原因之一。

小雪前后,饮食方面宜吃有温补益肾、健脑活血功效的“暖身食物”,如羊肉、鸡肉、芡实、山药、栗子、核桃等。另外,还可以多吃益肾黑色食品,如黑木耳、黑芝麻、黑豆等。

3合理运动:轻缓运动

小雪过后天气寒冷,户外运动最好选择在有阳光或较暖和的时间段进行,场地宜选择在空气新鲜的地方。

锻炼项目建议以行走、慢跑、太极拳、养身操等有氧运动为好,这样才能与冬相应,有利于养藏。

冬天的锻炼不宜做过分剧烈的活动,汗出多了,容易耗气伤阳。另外,根据中医学说的“天人合一”以及“五行学说”,肾主骨生髓,而寒易伤肾,故冬季易出现骨关节不适,运动时应注意对骨关节的特别保护。

4合理情志:听歌解愁

小雪节气过后,天气较为阴冷晦暗,此时人们的心情也会受其影响,容易引发抑郁症。专家建议,这个时候的情志应该“若伏若匿”,伏也好,匿也好,指的都是藏。

清代医学家吴尚说过:“七情之病,看花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也。”总之,愁生于郁,解愁的方法在泄。去倾诉、去运动、听个小曲都有助于释放情绪。但是要切记:喝酒解愁,愁更愁。

民间还流传另外一句话,叫做“瑞雪兆丰年”。冬季阳气蓄藏得好,来年的释放就会更好。

冬藏:做好“三藏”,一冬健康

小雪养生,贵在“冬藏”!“冬藏”到底要藏什么?一藏身、二藏阳、三藏神。

1藏身

藏身有两层含义:一是冬季冰天雪地的时候要减少外出,尽量待在温暖舒适的室内;二是外出时要藏好身体的关键部位——头、肩膀、肚子、背部、膝盖、脚部,不能受风受寒。

一旦没藏好,轻则感冒头痛、肠鸣腹泻,重则导致肩周炎、关节炎、阳痿早泄、痛经不孕、中风、冠心病、心肌梗死等疾病的发生。

2藏阳

冬,对应五行中的水,五脏中的肾。冬天,肾脏像水一样开始潜藏、凝滞,人体阳气内收,精气固藏。

藏阳重在护肾!小雪节气保健灸取穴:命门穴、太溪穴、关元穴。

命门穴,顾名思义,就是“生命之门”的意思,古代医家认为命门内含有真阳,五脏六腑以及整个人体的生命活动都由它激发和主持,艾灸此穴能养护“命门之火”。

太溪穴,是肾经上的原穴,被称作是汇聚肾经元气的“长江”,艾灸这个穴位能够调动起生命的原动力,增强身体御寒、抗病的能力。

关元穴是“封藏一身真元之处”,灸法借助火力,有行气活血、补益阳气的作用,施之关元,能使肾中精气盛而体日壮。

冬不藏阳,寒凝心脉,心脏易缺血,人会感到心悸气短、胸闷胸痛,所以艾灸命门穴、太溪穴、关元穴除了敛藏肾精,对养护心脏也有帮助。心脏不好、血压不稳定的朋友,最好加灸内关穴、神门穴,加强心脏功能。

早睡晚起也是一种藏阳之道。

《黄帝内经》里提出“冬三月,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阳光”。

冬季万物生机闭藏,水面结冰,大地冻裂,所以人不要扰动阳气,要早睡晚起,须等到日光出现后再起床。

3藏神

人在暴怒或欲望高涨、精神兴奋时,阳气升浮外越,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就散失了体内很多阳气。

因此,人在冬天,情志上也要潜藏,不要轻易动肝火,学会克制自己的欲望,避免过度兴奋,用现在的流行语说就是平静地看待周围的人、事、物,减少外界对神气的不良刺激。

清内火.滋阴为上

清内火,不能用性寒凉的虎狼之药。

此时的内火是体内火热的余邪,而阳明燥金是凉的,并且阳明燥金治法的要点是祛燥,仅用性凉之品难以有效解决。

夏日常用的祛火凉茶,例如金银花茶之类的就不要用来清内火了,可以微凉的滋阴之物来慢慢消去内热之火,比如荸荠、雪梨,百合。

这碗百合麦冬莲子汤,极适合初冬滋阴清内火。

麦冬用于肺燥干咳,阴虚痨嗽,喉痹咽痛,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心烦失眠,肠燥便秘。

莲子常用于脾虚泄泻,带下,遗精,心悸失眠。

百合常用于阴虚燥咳,劳嗽咳血,虚烦惊悸,失眠多梦,精神恍惚。

需要莲子12克,百合30克,麦冬15克,猪瘦肉50克,盐之类的调味品适量。

这个方子将中焦的三个重要脏腑都照顾到了,可同时滋燥敛火、清脾养心、润肺安神。

百合麦冬莲子汤的最佳搭档,是玉竹膏。

玉竹的滋阴之强,从它的本身就能看出来。

玉竹的汁液非常饱满,做成干品的玉竹已经经过了多次晾晒干燥,但看起来依然水润莹亮。

玉竹是最全面的养阴之品,能养肺阴、胃阴、心阴。

玉竹药性甘润,能养肺阴,并且因为是微寒之品,所以略能清肺热,适用于阴虚肺燥有热的干咳少痰、咳血、声音嘶哑等症,常与沙参、麦冬、桑叶等品同用,如沙参麦冬汤(《温病条辨》)。

玉竹又能养胃阴,清胃热,主治燥伤胃阴,口干舌燥,食欲不振,常与麦冬、沙参等品同用;治胃热津伤之消渴,可与石膏、知母、麦冬、天花粉等品同用,可共收清胃生津之效。

还能养心阴,亦略能清心热,还可用于热伤心阴之烦热多汗、惊悸等证,宜与麦冬、酸枣仁等清热养阴安神之品配伍。

明代李时珍在总结玉竹的使用经验时称“予每用治虚劳寒热及一切不适之症,用代参、芪,不寒不燥,大有殊功。”

唯一不足的是,玉竹性寒,不适宜气滞、脾虚的朋友吃。

阿福家的玉竹膏中加入了性温的红曲、玫瑰、人参、茯苓,以大火熬制浓缩的形式来平和寒性,同时还能让药效最大限度地释放。

还可以吃一些苦菊、白菜、白萝卜。

苦菊性凉,味苦,富含多种维生素,具有去除燥热,上火等作用,对于喉干舌燥可以吃些苦菊来缓解,或者直接喝苦菊茶也能达到缓解效果。

苦菊中含有蒲公英甾醇、胆碱等成分,能有效杀菌抗炎症,对治疗黄疸型肝炎,咽喉炎、感冒发热及慢性气管炎和扁桃体炎都有很好的疗效。

如果想要预防内热,那么可以用乌梅白糖汤,这是一个专门调理冬温的方子。

冬温,即暖冬才会出现的温病,属于内热的一种。

今年虽也是暖冬,也就是水不及的冬天,但是这个暖冬没有己亥年(年)那么厉害,因为有一个燥金,燥金会生水,使得暖冬不是太明显。

乌梅加了白糖之后,既补脾胃,又能“酸甘化阴”,补充身体的津液,滋养我们的五脏六腑、经脉皮肤。

MeetForGreen,MeetForMore

Followustogetthemostupdatetodateinformation

预定

与众不同的贴心服务

让您始终流连忘返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ianhuafena.com/tfpz/663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