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在线咨询 http://pf.39.net/bdfyy/bdfzj/
《伤寒论》中含有牡蛎的方剂共有5首,即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柴胡桂枝干姜汤和牡蛎泽泻散。
一、仲景用牡蛎的目的
牡蛎与龙骨配伍旨在镇惊安神,敛汗固脱《神龙本草经》云:“牡蛎,味咸平。主伤寒寒热,温疟洒洒,惊恚怒气,除拘缓鼠瘘,女子带下赤白……”,可见牡蛎有重镇安神、收敛固涩的功效,可以治疗惊悸烦及虚脱类的疾病。而仲景在使用牡蛎时,常与龙骨相须为用,旨在重镇安神、敛汗固脱,治疗心阳虚损之烦躁甚或大汗亡阳之惊悸、狂躁、卧起不安等症。
《伤寒论》第条“火逆下之,因烧针而烦躁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此病本为表证,却误用火法、下法,而导致津液及心阳的损伤,引邪入里,出现烦躁之症,故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以解之。此方可理解为桂枝甘草汤减三两桂枝,加龙骨、牡蛎各二两而成,其中牡蛎与龙骨配伍可以安神而解除里证之烦躁,而桂枝与甘草配伍则可解表且可温补心阳之虚损,因桂枝量少故旨在轻微解表而重在安神而治疗烦躁。
《伤寒论》第条“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忘阳必惊狂,卧起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此病脉浮本为表证,强用火法,而导致大汗亡阳,而出现惊悸、狂躁、卧起不安等症,故用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以温阳涤痰,重镇安神。从证候上看,此证较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证之烦躁更为严重,不仅出现惊悸、狂躁、卧起不安等精神症状,还出现了大汗不止的症状,故牡蛎用至五两、龙骨用至四两,量大而力专,旨在重镇安神,敛汗固脱。
《伤寒论》第条“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伤寒八九日,按照正常的三阳病传变,此时应为半表半里的少阳病,《伤寒论》第条云“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故少阳病本不可用下法,今用下法故在本有的少阳病的基础上出现烦惊及谵语的精神症状,故在柴胡剂的基础上加牡蛎、龙骨及丹铅镇惊安神。
牡蛎可软坚散结,配伍瓜蒌根可滋阴清热《雷公炮制药性解》云:“牡蛎,味咸,性微寒,入肾经……牡蛎本是咸水结成,故专属肾部,软坚收敛之剂也”,可见牡蛎可滋阴清热、软坚散结。而仲景在使用牡蛎时,常与瓜蒌根相须为用,则滋阴清热功用更甚.《伤寒论》第条“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太阳病五六日,已经用了汗、下二法,五六天的时候正是传由表传入半表半里的时候,故可见少阳证之胸胁满微结,又因用汗法及下法,伤及阴液,故可见小便不利及渴。所以加用牡蛎软坚散结,同时牡蛎与瓜蒌根配伍又可滋阴解热而解渴。
《伤寒论》第条案“大病瘥后,从腰以下有水气者,牡蛎泽泻散主之”,此可以理解为大病过后,人体水液代谢没有恢复,故见腰以下水肿,此相当于《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病治第十四》里的水气病,且有“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的治疗原则,故有泽泻、葶苈、商陆根、海藻等利水药,以消腰以下水肿。然而牡蛎泽泻散中用了牡蛎与瓜蒌根,暗含栝蒌牡蛎散之意,旨在滋阴解热,引热下行,治疗渴证,可见《伤寒论》第条之大病瘥后,病人还应有热证,故用牡蛎配伍瓜蒌根,滋阴解热。
参考文献:詹浪.《伤寒论》中牡蛎应用方法探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8(06):12-13.
编辑:郝悦,内蒙古医科大学中医学院研究生,师从风湿病专家吕新亮教授,研究方向:中医药治疗风湿免疫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