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州之地感农业文化魅力

河南省农业文化遗产

“洛阳三月花如锦”、“花开时节动京城”,三月悄至,有一赏春好去处—河南,位于黄河以南,呈望北向南、承东启西之势。秦岭-淮河线贯穿其中,在这片“中原”大地,有北方的豪迈,也有南方的温婉。古时的农耕文化绵延至今,不乏农业文化遗产名列其中,今天借着大好春光让我们看看都有哪些吧!

河南灵宝川塬古枣林

川塬古枣林位于河南省灵宝市,由明清古枣林和古枣树群落组成。其中明清古枣林地处兵家必争之地的函谷关和中华民族摇篮的黄帝铸鼎塬及其周边的5个乡镇,枣树品种为著名的“灵宝大枣”。古枣树群落则零散分布于全市居民的房前屋后,枣树品种则以历经数千年传承的地方品种“小灵枣”为主。

有着年种植历史,并有余年利用记载的灵宝川塬古枣林,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早在数千年前,大枣已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同时也是重要的救灾食物;而作为重要的园艺作物,其在多年前已形成的蔬花技术、株行距技术等仍是目前国际园艺生产最重要的技术;其地方品种特有的根孽苗、防风固沙、抗旱耐涝等特征,则为当地品种种性的保持和目前生态保护与治理提供了重要技术。

地处中华民族发源地、中华道教文化发源地和古代主战场,又赋予灵宝川塬古枣林以独特的文化、军事和医药价值。著名的《道德经》便产生于该遗产地中心的函谷关,铸鼎塬承载着中华民族起源的符号;作为战时屯兵主要场所的古枣林和战时优良薪柴,赋予了明清古枣林特定的军事价值;历代积累下来的枣医药和养生文化则成为中华医药的重要部分,而灵宝枣的特有医药功效又赋予该项遗产以独特的价值。

河南新安传统樱桃种植系统

河南新安传统樱桃种植系统遗产地处欧亚大陆桥上。北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征,有利于果树储糖挂果,尤其是樱桃等高糖水果生长。系统所产“樱桃”以色艳、味浓、肉厚,水分多而闻名。新安樱桃栽培的文字记载始于东汉,古树最长树龄已有年。现已经认定的千年樱桃古树30株,百年以上樱桃古树有余株。新安樱桃早在汉、魏、晋、唐等朝代就被选为宫廷贡品。

樱桃树生长的环境要在向阳背风、沟壑纵横的地方。洛阳盆地四周,沟壑纵横,清流曲绕,向阳背风处最宜樱桃生长,历代都为人民重视。优越的生长环境造就了新安樱桃个大肉肥、色红润、味甘美的品质特征。同时,遗产地丰富的农业品种资源是农户生计收益的有益补充。樱桃园还给沟壑区提供了不可替代的生态系统服务。

新安传统樱桃种植系统在我国仅存的古樱桃林中不仅种植规模大、十分罕见,而且其文化内涵在国内也是独一无二,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生态价值、示范价值及科研价值。成为全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将使这一重要文化遗存得到最大限度地保护,使之成为人类所共享的精神和物质财富。

洛阳牡丹

洛阳是著名的牡丹之乡,有许多吟咏赞美牡丹的诗句留传于世,唐代诗人刘禹锡就有“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帝京”的诗句,到了宋代诗人李正封的“国色朝酣酒,天香染夜衣”一句更使牡丹获得了“国色天香”的称号。

洛阳牡丹千姿百态,根据颜色、花形、产地、种植等不同特点,可以分成90多个品种,其中以“姚黄”、“魏紫”最是有名。

春日赏牡丹的习俗由来以久,最早始于唐代,赏花时间最长可达20多天。从年开始,洛阳市把每年的4月15日至25日定为“牡丹花会”,在赏花的同时还举办丰富多彩的灯展、诗会、影展、书画展等文化娱乐活动,每年花会期间,中外游客纷至沓来,络绎不绝,盛况空前。

开封花生

花生是开封的名优产品,它始于明万历年间,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

开封地处黄河中下游,气候温和,土壤松软,光照充足,适合花生生长。因此,这里的花生产量高,质量好,以致使开封成为九州驰名的“花生王国”。

开封花生具有籽饱、果长、皮薄、味香、出油率高等优点。花生不仅是食品、油料、还具有医药、工业用途,被群众称为“金豆豆”。用花生制作的焦炒花生、咸面花生、虎皮花生、花生糕、花生糖等品种繁多,美味宜人,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开封县生产的优质生产的优质花生油,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远销欧美、东南亚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花生果实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A、维生素B6、维生素E,以及矿物质钙、磷、铁等营养成分,并含有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等多种维生素。有促进人的脑细胞发育,增强记忆的作用。

道口烧鸡

安阳市滑县的道口镇是全国闻名的“烧鸡之乡”。道口烧鸡由道口镇“义兴张”烧鸡店所产,是河南名特产食品之一。其造型、色泽、味道、软烂被誉为"四绝",冷食或热食均回味无穷。

道口烧鸡创始于清顺治十八年(),距今已有余年历史。清乾隆五十二年(),现在的烧鸡大师张存友的先祖张炳,偶遇曾在清宫御膳房作过厨师的老友,从他那里获得“八料加老汤”烹制烧鸡秘诀,于是名声大振。他把店铺改名为“义兴张”,意在缅怀“义友济兴”之情。清乾隆皇帝南巡,途经道口,食“义兴张”烧鸡,异香而醒神,赞之为天下佳馔。从此,“义兴张”烧鸡成为贡品。年,“义兴张”六代嫡孙张和礼在河南省政协会议上公开了祖传余年的烧鸡绝技秘方。年国庆节,道口烧鸡进入国宴。自此,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慕名来滑县学艺者络绎不绝。~年,在历次国家和省级食品评比会上,均获国家商业部和省政府颁发的优质产品证书。年以来,滑县人民政府积极扩大道口烧鸡生产规模,兴建了国营道口"义兴张"烧鸡大楼,建成了一条科学的流水作业线。年成立了中国滑县道口烧鸡总公司,对烧鸡业统一管理、科学研究与开发,筹建了规模较大的滑县烧鸡罐头食品厂,建立了烧鸡技术学校,编印了技术培训教材;与此同时,研究成功了复合铝箔袋软包装,为烧鸡的久储远运开辟了新途径。年全县有加工道口烧鸡的厂、铺多家,年产量可达3吨。

钧瓷

钧瓷是中国四大名瓷之一,产于许昌之禹州市神后镇。禹州古称夏禹国,启大诸侯于“钧台”,以“钧台”命名,窑曰“钧窑”。

钧瓷始于唐,盛于宋。所产钧瓷观之如景,叩之如馥磬,瑰丽夺目,浓艳晶莹,加之烧制难度,“十窑九不成”,钧瓷成为连城之宝,人们将它和玉器、金银并列、荣誉“钧与玉比,钧比玉美”、“黄金有价,钧无价”,被誉为国人瑰宝。

新中国建立之后,经反复研究和科学实验,在古钧瓷工艺基础上创造出了众多的钧瓷产品,“进窑一色,出窑万彩”。品色最出色悦目的有朱砂红、梅子青、鸡雪红、胭脂红、丁香紫、玫瑰紫、茄皮紫、葡萄紫、葱翠青、天青、月白等,且红里有紫,紫中有兰,兰中泛清,青中透红,五彩渗化,相映生辉。更使人叫绝者,钧瓷经过“窑变”,铀面上自然出现一幅幅神奇画卷,有的高峡飞瀑,翠竹生烟,仙台琼阁;有的如晨星满天,烟火怒放,龙凤飞翔等。产品中“云林层出,高山瀑布,河山相映,老者过桥”窑变色彩图案的双龙瓶、双龙虎头瓶等世谓珍品。所产名贵钧瓷出口美国、日本、法国、英国。

年,钧瓷烧制技艺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河南嵩县银杏文化系统

嵩县银杏种核充实,两侧具有明显棱;种壳洁净光亮;种壳汉白玉色,具光泽,贮后略泛黄;种仁采后黄中泛绿,呈翡翠色,贮后渐成乳黄色。

嵩县银杏栽培历史长达多年。从年至年,嵩县对全县银杏进行普查和初优;年起,嵩县始举办银杏文化节;截至年底,嵩县适宜种植银杏树面积0公顷,年产银杏果45吨;年7月,嵩县以“古寺庙内千年银杏树最多”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年10月,嵩县白河镇被国家野生植物保护协会授予“中国古银杏之乡”称号;年1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嵩县银杏”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裴李岗文化

裴李岗文化是分布于黄河中游的一种新石器时代文化。它是中原地区发现地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之一,因最早在河南新郑的裴李岗村发掘并认定而得名。裴李岗文化是仰韶文化的源头之一,即:华夏文明的来源之一,分布范围以新郑为中心,东至河南东部,西至河南西部,南至大别山,北至太行山。重要遗址还包括临汝中山寨遗址、长葛石固遗址等。

综合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放射性实验室对裴李岗遗址出土的木炭标本测定的年代结果,裴李岗文化的年代距今约-年,为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文化。

在年前,汉族的先民们已开始在中原地区定居,从事以原始农业、手工业和家畜饲养业为主的氏族经济生产活动。裴李岗遗址的发现填补了我国仰韶文化以前新石器时代早期的一段历史空白。以原始农业、畜禽饲养业和手工业生产为主,以渔猎业为辅的原始氏族社会。

年首次发现于河南新郑县裴李岗,故名。主要分布在河南中部,豫北、豫南也有发现。生产工具以磨制石器为主,制作精致,其中带锯齿刃石镰、长条形扁平的双弧刃石铲和鞋底形四足石磨盘(附磨棒)最为典型,也有打制的刮削器等。陶器以细泥红陶和夹砂粗红陶为主,均为手制,烧成温度较低。多素面,有少量磨光或饰以篦点纹。典型的器形是三足钵和半月形双耳壶。当时已形成定居的聚落。经济生活以农业为主,饲养猪、狗等家畜,并以采集渔猎为辅。碳14法测定其年代为公元前年~公元前年,可能是仰韶文化的先驱。

从考古挖掘的出土文物来看,当地人已经懂得畜牧和耕种。他们会在田里种植小米,又会在家里养猪。而当地文明是现时中国已知的最早期陶器文明。陶器以泥质红陶数量最多,占陶器总数的68%以上,夹砂红陶次之,占总数的28%以上,泥质灰陶最少。

从地质构造上看,河南省广大地区是以华北陆台为基础的。由于地质运动史上的无数次升隆,造成了很多山间盆地和谷地,如在豫西有伊洛盆地、汝颖谷地、溱淆谷地等等;太行山以东有林县盆地;嵩山以东,是黄河冲积平原。俯瞰整个中州大地,到处似乎是平畴沃野,但从小区域上观察,则分布着密密麻麻的土岗沟壑。

20世纪50年代,新郑县城北8公里处裴李岗村一带农民在田野耕种时,不断挖出一些石斧、石铲、石磨盘等,不知为何物,常用作垒鸡舍猪圈,或坐石,或随处丢弃。60年代初,农民平整土地又出土大量石磨盘、石磨棒等,开始引起河南省考古界的注意,仅意识为原始社会时期遗物,但不知其具体考古学文化年代。

年2月29日,《河南日报》发表一篇文章,介绍河南出土文物,其中有年在新郑县裴李岗村出土的石磨盘、石磨棒等,并附有照片,笼统地称之为新石器时代遗物。同年,裴李岗村修建提灌站,在施工中,挖掘出一些石器和许多陶器,引起考古界的更大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ianhuafena.com/tfpz/73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