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精选谢春光发扬金匮要略养慎理

谢春光发扬《金匮要略》“养慎”理论防治2型糖尿病的学术思想简介

摘要:《金匮要略》“养慎”理论本意是“内养正气、外慎风寒”,谢春光教授继承并发扬了此理论,并把它灵活运用在2型糖尿病的防治工作上。“内养”即养气滋阴,在紧扣糖尿病病机的同时,针对三个分型,提出清热生津、滋补脾肾、活血化瘀并举;“外慎”则防慎不良的生活习惯,针对糖尿病的病因,在饮食、运动两大方面进行健康教育。其学术思想具有较高的临床指导意义以及社会价值,值得介绍推广。

关键词:养慎理论;谢春光;2型糖尿病;学术思想

1、《金匮要略》“养慎”理论的介绍

张仲景无疑是我国古代的大医家、大国手,其学术思想深邃悠远,是祖国医学的杰出瑰宝。然而吾辈在提及其学术思想时,大多着眼于六经、杂病、脏腑辨证上,殊不知仲景在治未病领域,也有开先河的论述以及精妙的见解,他提出的“养慎”理论,尤为值得后世吾辈精研揣摩[1]。

“养慎”一词可见于《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所谓“养慎”,“内养正气,外慎风寒”是也,“内养正气”方面,仲景继承了《内经》“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思想,提出“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的观点。至于“外慎风寒”的思想则源于《素问·至真要大论》提出的“夫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以之化之变也”,故仲景认为:“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

而吾师谢春光教授在多年的科研及临床工作中,继承并发扬了“养慎”观点:在外慎方面,认为“外慎风寒”只是狭义的阐释,所谓“慎”者,谨慎、预防也,不仅外感六淫、内生七情要“慎”,起居作息饮食习性均要慎重,“趋益而避害”不仅是一般人养生摄生的基本原则,其对发病原因与自身生活习性密切相关的二型糖尿病患者尤为的重要。而在“内养”方面,谢师则针对糖尿病的基本病机,提出了在内补气养阴的观点,对2型糖尿病的预防及治疗均有重要意义。

2、2型糖尿病的病因病机介绍

2型糖尿病指的是由于先天遗传以及后天环境因素引起的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胰岛素抵抗所导致的以静脉血浆葡萄糖升高的一系列代谢紊乱疾病。而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逐步高升,而2型糖尿病患者占糖尿病总人数的90%以上。据流行病学研究,肥胖、暴饮暴食、缺少运动是2型糖尿病主要的环境因素。而在中医学理论里,糖尿病属“消渴”的范畴,《素问·奇病论篇》对其病名以及病因病机做出阐述:“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素问·通评虚实论》:“凡治消瘅、仆击…..甘肥贵人,则高梁之疾也。”同时,《灵枢·五变》:“此人薄皮肤,而目坚固以深者,长冲直肠,其心刚,刚则多怒,怒则气上逆,胸中蓄积,血气逆留,髋皮充肌,血脉不行,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为消瘅。”可见,《内经》明确指出长期恣食肥甘厚味之品,会使体内水谷所化之精气郁积生热,消灼阴津阴液;以及内生七情,胸中蓄积而血脉不通,郁而化热,两者均可演变成消渴一病。

在病机方面,《内经》还认为五脏柔弱,先天禀赋不足,而正气亏虚,乃消渴病的根本原因。《灵枢·五变》:“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张志聪在《灵枢集注》中指出:“盖五脏主藏精者也,五脏皆柔弱,则津液竭而善病消瘅矣。”随后仲景也继承此理论,并从方药的角度加以阐发。《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中记载了关于消渴病的条文:“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在治疗上消以及中消的白虎加人参汤中选用人参补肺气胃气;而治疗下消的肾气丸更是以“少火生气”之思路大补肾气。从以其药反推其证的角度,验证了仲景强调补气法对消渴病的治疗[2]

而谢师在继承、总结前人的观点后,认为糖尿病的病因与禀赋异常、生活过逸、饮食不节、喜食肥甘、情志失调等因素有关,其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有阴虚,亦有气虚。气阴两虚是基本病机,标实以“燥热”“瘀血”为主,病位主要在脾、肾。分型可分为气阴两虚兼瘀型、阴虚内热型、脾肾亏虚型。

3、“养慎”理论在本病中的具体应用

谢师认为,对2型糖尿病只停留在分型是不够全面的,应该分型分期结合。他把糖尿病分为糖尿病前期,糖尿病期,以及糖尿病并发症期。谢师同时指出,“养慎”理论不仅仅针对正常人养生,或者糖尿病前期的预防,它应该贯穿整个糖尿病的三期。

在“外慎”方面,谢师认为,糖尿病的发病原因与个体的生活习性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避免长期的不良生活因素对降低糖尿病发病可能性是至为重要的,尤其是对血糖升高但又尚未达到诊断标准且糖调节受损(IGR)的糖尿病前期而言,有着决定病情最终转归的作用。谢师指出,许多糖尿病前期的病人,在“管住嘴,迈开腿”的原则下,血糖大多都会得到很好的控制。具体到生活起居作息上,除了外慎寒暑六淫,内防暴怒七情以外,饮食和运动都十分的重要:应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少吃肥甘厚腻,多吃瓜果蔬菜;同时一定要加强运动,并且根据平素身体情况来决定运动的强度,强壮者的锻炼强度可以较大,如进行跑步、登山、游泳等方式,而平素身体虚弱者可进行较为温和的锻炼,如太极拳、散步等。运动的原则可以大概总结成“三、五、七”原则[3],即每天运动30分钟、不论是何种运动;一周要达到五次,规律性的运动才有效果;“七”是指运动后的心率加上年龄约为每分钟次,而平素身体虚弱者达到每分钟次即可,总之要保证中等锻炼强度,达到锻炼后新陈代谢的效果。总之,“外慎”的原则在于尽量避免导致糖尿病发病以及加重的环境因素,建立良好、规律的生活习惯。所以,如前面所言,它不仅仅是预防,它还应该贯穿糖尿病整个病程。

然而当疾病发展到了糖尿病期甚至糖尿病并发症期时,单纯的生活方式干预是不够的,药物的介入必不可少。谢师在治疗2型糖尿病方面主张中西医结合治疗,他认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在较好的控制血糖的同时,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以及防止并发症的发生。西药治疗2型糖尿病,虽然可以较好控制血糖,但某些药物副作用较大,如磺脲类、双胍类药物,而且长期使用会产生耐药性,使得降糖效果逐渐不不明显。而某些中药,如黄芪、山药、地黄等虽然现代药理证明其具有降糖的效果,但是单纯使用的话,降糖的作用不大,然而上述药物在保护胰岛β细胞的功能及防治糖尿病大小血管病变等并发症上具有明显优势。可见,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可达到巩固疗效、标本同治的目的。

在中医上,谢师针对糖尿病患者气阴两虚之体,确立“补气养阴”这一针对性基本原则,同时这也是通过药物“内养正气”理论的体现。具体到药物组方上,谢师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及科研工作自拟出了治疗糖尿病的经验之方“参芪复方”,该方有人参、黄芪、山药、山萸、生地、丹参、天花粉等。方中人参大补元气、黄芪补气生津,山药、生地,补脏腑、滋阴精;天花粉生津润肺止渴、丹参祛瘀活血。其中,“山药、山萸、生地”出自取仲景肾气丸“三补”遗意,而“黄芪、山药”之伍又是施今墨先生治疗消渴之药对[4]。全方直指病机,用药精当,具体到糖尿病某型,便以此方为基础方,如脾肾亏虚型可在参芪复方基础上加用鹿茸补涩丸,其方有黄芪、山药、葛根、苍术、玄参、生地、山萸、菟丝子、桑螵蛸、枸杞子、补骨脂、乌梅、丹参、川芎。黄芪、山药益气养阴,补脾益肾;配葛根升清阳以助脾散精;苍术祛湿化浊;玄参之润以制苍术之燥;生地、山萸、枸杞子、菟丝子、补骨脂、桑螵蛸等皆有滋补肾气及肾阴肾阳之效;丹参、川芎活血化瘀。同理,以参芪复方为基,随证型加之,以阴虚内热型为主的,加用六味地黄丸合白虎汤;而气阴两虚兼瘀型加用滋萃饮合四物汤。

综上,谢师发扬了《金匮要略》的“养慎”理论,并以之针对2型糖尿病构建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防治体系:“内养”即养气滋阴,在紧扣病机的同时,清热生津、滋补脾肾、活血化瘀并举;“外慎”则防慎生活习性,潜移默化,上工治未。近年来治疗糖尿病所强调的“五架马车”并行,即药物、健康教育、自我监测、饮食、锻炼,以谢师“养慎”的理论与之对照,药物治疗不是有“内养”气阴的意味?而健康教育、自我监测、饮食、锻炼又不正是“外慎”?两者又何尝不丝丝契合,归于“养慎”呢?一养一慎,一守内一避外,又印证了《内经》所言:“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可见,谢师发扬了《金匮要略》“养慎”理论,独特运用在治疗2型糖尿病上,具有较高的临床及社会价值,值得吾辈潜心学习。

参考文献

[1]张觉人.仲景“养慎”思想浅析[J].辽宁中医杂志..1:8-9

[2]李凯.李秘.江泳.浅析气虚为糖尿病的基础病机[J].四川中医.,29(8):28–30.

[3]马新社.新理念“五架马车”控制糖尿病[J].中国社区医生.,16:8–9.

[4]吕景山.施今墨对药[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赞赏

长按







































北京白癜风医院医师
昆明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ianhuafena.com/tfzz/107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