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味平肝息风药牡蛎

牡蛎

涩精止汗

崩带胁痛

老痰祛散

牡蛎,中药名。为牡蛎科牡蛎属动物长牡蛎、大连湾牡蛎或近江牡蛎等的贝壳。牡砺收获期是在每年的5-6月,即牡砺生殖腺高度发达而又未进行繁殖,软体部最肥时进行。采收时,将牡蛎捞起,开壳去肉,取壳洗净,晒干。

名称:牡蛎

拼音:MULI

别名:蛎蛤、古贲、左顾牡蛎

性味归经:味咸,性微寒;归肝、胆、肾经

炮制方法:

1.牡蛎:取原药材,洗净,晒干,碾碎。

2.煅牡蛎:取净牡蛎,置耐火容器内或无烟炉火上,用武火加热,煅至酥脆时取出,放凉,碾碎。

用法用量:煎服,9~30g,先煎。潜阳补阴、重镇安神、软坚散结生用,收敛固涩、制酸止痛煅用。

功能主治:平肝潜阳,收敛固涩,软坚散结,镇惊安神。用于治疗心神不安,惊悸失眠;肝阳上亢,头目眩晕。

注意事项:外感表证以及表证未解者不宜服用;便秘者忌用。

相关配伍:

1、牡蛎配龙骨:牡蛎敛阴潜阳,涩精,止汗,止带,化痰,软坚;龙骨平肝潜阳,镇静安神,固精敛汗涩肠,止血生肌敛疮。二药合用,龙骨益阴之中,潜上越之浮阳,牡蛎益阴之中,摄纳下陷之沉阳,相互促进,增强益阴潜阳,镇静安神,软坚散结,收涩之力。适用于肝阳上亢之头晕头痛,以及遗精滑泄,自汗盗汗等。

2、牡蛎配黄芪:牡蛎重镇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制酸止痛,其质重咸涩,长于益阴潜阳,收敛止汗;黄芪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其甘温补中,升阳补气,实腠理而止汗。二药合用,益气敛阴、固表止汗之力增强。适用于自汗盗汗证。

3、牡蛎配天花粉:牡蛎软坚散结,清虚热,引热下行;天花粉开郁结,降痰火,润肺胃,生津液。二药合用,清热生津,降痰火,散坚结。适用于痰火郁结之瘿瘤,瘰疬痰核。

4、牡蛎配鳖甲:二药合用,滋阴潜阳之力增强,用于阴虚阳亢之头目眩晕,烦躁,心悸失眠,以及热病伤阴,肝风内动之痉挛抽搐等。二药均有软坚散结之力,合用功能协同,用于治疗瘢痕积聚。牡蛎收敛固涩,鳖甲滋阴理血,合用还可治疗妇人崩中漏下。

5、牡蛎配葛根:牡蛎质重潜降,引血下行;葛根升散解肌,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二药配伍应用,活血散瘀。镇静降压。适用于治疗肝阳上充之血压升高。

鉴别用药:

牡蛎与龙骨:二者功效相近,均有镇惊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作用,同可用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阴虚阳亢,头晕目眩,烦躁易怒及各种滑脱证候。然牡蛎以入肝经为主,平肝潜阳功效显著,安神和收敛固涩作用逊于龙骨,又可软坚散结,用于治疗瘰疬痰核,癥瘕积聚等;龙骨以入心经为主,安神功效见长,收敛固涩作用也优于牡蛎,但无软坚散结之功效。

药材性状

长牡蛎:呈长片状,背腹缘几平行,长10~50cm,高4~15cm。右壳较小,鳞片坚厚,层状或层纹状排列。壳外面平坦或具数个凹陷,淡紫色、灰白色或黄褐色;内面瓷白色,壳顶二侧无小齿。左壳凹陷深,鱗片较右壳粗大,壳顶附着面小。质硬,断面层状,洁白。气微,味微咸。

相关论述

1、《本经》:主惊恚怒气,除拘缓,鼠瘘,女子下赤白。

2、《别录》,荣卫虚热去来不定,烦满,止汗,心痛气结,止渴,除老血,涩大小肠,止大小便,疗泄精、喉痹、咳嗽、心胁下痞热。

END

点击下方蓝字,了解更多关于往期的知识!一味补虚药--黄芪一味补虚中药--鳖甲一味解表中药--葛根

版权说明:所发布的文字及图片,均摘自网络。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对原作者深表敬意。如有版权异议及其他任何问题敬请及时告之,我们会立即删除或做其他妥善处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ianhuafena.com/tfzz/1073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