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看过来一个与你有关的惊天大

免费祛痘!免费祛斑!免费美白!

限额10人/月!抢先预约!额满为止!

联系人:刘大夫

免费

3区8号楼4-1-2

(快轨泉水站下;路、38路、建设街-20高中车在“一号路”下。)

国医六经堂

原汁原味中医,实实在在疗效!

各种常见病和疑难杂症均可治愈!

微针贴穴疗法推广价:

元/10次;50元/1次。

先治疗后收费!

不见效不收费!

见效后才收费!

提示:

针灸疗法一一

无痛手法,安全舒适,纯绿色无痛苦!

贴穴疗法一一

采用特制穴位贴,贴在相应的耳穴或体穴上,调理身体功能,标本兼治。

汤药疗法一一

全部采用医圣张仲景的经典方剂,疗效卓著!

独特理疗一一

独创的六经火神罐技法,五脏同调,标本兼治!

(多种疗法配合,疗效更佳!)

首先要说明一句:糖尿病只是一个西医病名,中医并无此病名。有学者从古书中找到类似疾病记载,比如消渴等等,但消渴与糖尿病并非完全等同。中医并没有糖尿病这个病名,并不是中医落后。西医有糖尿病这个病名,恰恰说明西医对疾病认识的浅薄无知!我们先来分析一下所谓“糖尿病”在概念上的荒唐性!所谓糖尿病,顾名思义,就是尿里要有糖!必须有尿糖,才能断定为糖尿病!否则怎么能断定为糖尿病呢?最初出现糖尿病这个概念的时候,实际上就是以有没有尿糖作为判断依据的。有尿糖才能叫糖尿病,没有尿糖怎么能叫糖尿病呢?但是,现代西医判断糖尿病的唯一标准并非尿糖,而是血糖!如果这个糖尿病的判断标准不是尿糖,而是血糖的话,那么当初这个病的命名应该叫作“糖血病”,而不应该叫“糖尿病”!而且,最早的糖尿病诊断,除了尿糖之外,还必须有“三多一少”的正在表现!何谓“三多一少”?三多:多饮多尿多食。一少:消瘦症状明显,疲乏无力等等。有尿糖,而且有“三多一少”,才能被诊断为糖尿病!事实上,按照这样的诊断标准,糖尿病是很少见的!中医本来没有糖尿病的概念,与此概念类似的概念比如消渴,本来也是比较少见的。但是,自从糖尿病的概念被提出后,越来越多的医生、越来越多的药厂、掠来越多的保健品和营养师,都指望着吃糖尿病这碗饭!因为西医确认,糖尿病是终生无法治愈的,需要终生服药的!这是一个多么巨大的财富金矿啊!所以一大批人都奔着“糖尿病”这个大金矿而来!但这个金矿数量却比较少。怎么办?改变诊断标准呗!于是,糖尿病的诊断标准被改变了!不再有没有尿糖了!也不再有没有“三多一少”了!现在,诊断糖尿病的唯一标准是——血糖!为了行文方便,我们还是百度一下吧,虽然现在大家都对百度看病很反感!百度:“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惟一标准。有明显“三多一少”症状者,只要一次异常血糖值即可诊断。无症状者诊断糖尿病需要两次异常血糖值。可疑者需做75g葡萄糖耐量试验。”可见,只要血糖高于某个数值,就武断地称之为糖尿病!这一下好了,糖尿病一堆一堆的!糖尿病于是真正成为取之不尽的财富金矿了!于是,糖尿病专科的医生有饭吃了,糖尿病药厂有饭吃了,糖尿病保健品行业也有饭吃了!感谢糖尿病患者,你们养活了多么庞大的社会群体啊!你们要严格忌口,这不能吃那不能吃,但是你们让那么多的人有饭吃!所以你们是一个大公无私的群体!!!诊断糖尿病的所谓标准,到底是什么样的标准呢?现代西医所谓的糖尿病,主要是指血糖含量过高,至于尿液中是否含有较高的糖分,则不那么受了。其实,血糖是人体必需的营养,其含量高在一定意义上讲,是营养充沛的表现。同样的条件下,比如空腹,不同的人血糖含量不同。比如大多数人空腹血糖含量为3.89~6.1mmol/L,那么西医就规定这个值是正常的。为什么这么规定?因为西医有个假设。其实现代科学,在各个领域都有一些假设,这在科学界被认为是正常的应该的。其实中医也一样,中医也有一个假设,只是中医的假设和西医的假设是不一样的。中医的假设是:阴阳平衡的人是健康的人。只要阴阳不平衡,不管往哪里偏,都是不健康的。但是,真正阴阳平衡的人有几个?很少很少!所以,在中医看来,大家基本上都有病!不信你去看看中医,肯定能从你身上找出点问题!但是,我们中医不管现在社会上有没有真正阴阳平衡的人,我们都把这个平衡作为健康的唯一标准,你可以不完全健康,但你距离这个平衡点越近,肯定就越健康!这是确定无疑的!所以中医就是帮你朝着这个方向努力!西医的假设是什么呢?西医的假设是:大多数人的身体是健康的,只有少数的人是不健康的。既然大多数人是健康的,所以大多数人的生理指标就是正常的生理指标。如果你的生理指标和大多数人的生理指标一致,你就是健康的。相反,你的指标如果和大多数人的生理指标不一样,不管是高了还是低了,都是不健康的。所以,西医把大多数人的血压值作为标准,低于这个范围就是低血压,高于这个范围就是高血压!把大多数人的血糖值作为标准,低于这个范围就是低血糖,高于这个范围就是高血糖!把大多数人的血脂值作为标准,低于这个范围就是低血脂,高于这个范围就是高血脂!如此类推。我们其实只要稍微动动脑子就会发现,这个思路是很荒唐的,很错误的。因为大多数人并不是健康的,大多数人都是有病的或者是亚健康的,有着各种各样的症状和毛病的!所以,按照这个“大多数”的生理值,其实并不是健康的生理指标!具体来说,大多数人的血糖值虽然在一个范围,但并不是说这个范围就是健康的指标!血糖指标在这个范围内的人,未必是健康的人;血糖指标不在这个范围内的人,也未必是不健康的。血糖指标是否在这个范围内,与他是否健康,没有必然联系!

不仅血糖这个指标是这样,其他的各种指标也都是这样的。即,某个指标是否符合某些人为的规定,与身体是否健康,都没有直接关系!!!血糖如此!血压如此!!血脂也是如此!!!绝大多数西医指标都是如此!!!!因为这些指标的所谓“正常范畴”都是人为规定的!!!人的体质是不一样的。古代人风餐露宿的环境下,大多数人的体质,和现代人在钢筋水泥和空调环境下,大多数人的体质,能是一样的吗?肯定是不一样的。古代人在那么恶劣的环境中可以正常生活,他们的抵抗力有多么强大!而我们现代人的抵抗力又是多么的虚弱!也就是说,由于时代和生活环境等诸多因素的改变,人类的体质一直在发生着整体性的变迁,而且是朝着越来越不健康的方向变迁!如果我们把古代人的体质当做健康的标准,那么我们现代人的体质基本上都属于病态!!那么你还把现代人的体质指标作为健康的标准,岂不是荒唐吗?再退一步讲,就是大多数人的体质是健康的,空腹血糖都在3.89~6.1mmol/L之间,那么空腹血糖不在这个范围的人就一定是病态的吗?显然也不是。肯定有不少人空腹血糖不在这个范围,但身体很健康。那么把这一数值作为一个指标,来作为健康与否的判决书,显然也是不正确的。

我们不妨再退一步讲,就算这个指标是正确的,那么这个指标在出现以来,一直处于变化之中,过一段时间就修改一下,这又说明什么?说明这个标准不完美。你或许说,科学是在不断进步的。但是,这种所谓的进步,有没有哲学层面的突破呢?是不是从一个经验主义的武断结论变换成另一个经验主义的武断结论呢?总之,把一个指标作为健康与否的判决书,是很荒唐的。我们活着,其实只是想健康地活着,而不是为了迎合某些专家的所谓指标而活着!所以,要记住一句话:治疗糖尿病,并非一定要把血糖降下来,而是要把身体调理到健康状态。人只要能健康地活着就好了,为什么一定要符合某些人规定的指标呢?所以,一句话,我们没有必要太在意某些指标。那都是某些所谓的科学家将自己的所谓研究成果商业化的噱头,都是赚钱的吆喝而已。有人发现了血压这个指标,并想从这个发现中挣钱,于是就有了高血压这种病!有人发现了血糖这个指标,并想从这个发现中挣钱,于是就有了糖尿病这种病!有人发现了血脂这个指标,并想从这个发现中挣钱,于是就有了高血脂这种病!由此类推,我们以后还会有无数种新的病出来,因为有人要以此挣钱!所以,你一定要记住你想要的是什么?你想要的是健康地活着,而不是要迎合某些人规定的指标范畴!我们想要的到底是健康呢?还是“正常指标”呢?现代医学一再强调指标的重要性,要把大家的生理指标都调整到某个范围里去,好像你的指标如果跟大家不一样,你都不好意思自称为人一样!但是,我们活着,是想要一个健康的身体呢?还是为了证明某些所谓的“专家”规定的指标的正确性呢?很显然,我们想要的只是健康而已,我们没有义务去证明某些所谓的专家的正确性!也就是说,只要我们能健健康康的活着,吃么么香,身体倍儿棒,我们能活到99甚至多岁,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在意那些所谓的指标呢?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唯一的、个性的个体,我们天生就与别人不一样,我们也没有必要、没有义务去那别人的标准来衡量自己!所以,你的某些指标与别人不一样,这是很正常的,没有必要大惊小怪,更没有必要去提高他,或者降低他!因为那样的思路是很荒唐很错误的!比如,西医说你的血糖超出了正常范围,太高了,需要调整,需要降低!你有没有认识到他这种逻辑是错误的呢?他是以大多数人的血糖值范围作为标准,认为高于这个值就是不健康的,容易罹患某些疾病。但是,处于这个正常值里面的大多数人是健康的吗?他们不会患病吗?他们也会患病,他们不患这种病,但会患那种病,总之也会患病,也是不健康的。既然指标调到那个范围里面仍然会患病,仍然是不健康的,我们为什么要调这个指标呢?我们难道不可以抛开这个指标,有什么毛病就治什么毛病呢?如果你仍然认为西医的这个思路是正确的,那么好,我们按照这个思路再举个例子,来看看这个思路有多么荒唐!如果你长的很高,象姚明或者穆铁柱,你的身高大大超出了大多数人的身高范围。根据统计,身高太高的人,容易罹患脊柱侧弯,脑供血不足,心脏疲劳猝死等等。那么好了,按照西医的上述观点,你应该降低你的身高!怎么降低呢?你自己选择吧,要么把头砍掉,要么把脚砍掉!显然你不会选择这么干,因为这个思路太荒唐了!你患什么病就治什么病好了!你管那个狗屁指标干什么?!难道你把身高这个指标降低了,你就不生病了么?同样的道理,血糖太高的人的确容易罹患某些疾病,但是,你得什么病就治什么病好了,你管那个狗屁指标干什么?难道你把那个狗屁指标降低下来,你就不生病了么?基因预测糖尿病?艾玛,你可真他妈逗!你这是用基因技术预测糖尿病呢?你这是用基因技术证明“糖尿病根本就不是个”病“!!!现在基因技术发达了,从基因里面找到了所谓的”糖尿病“的基因,于是那些糖尿病医生和行业内人士一片高呼,说这是糖尿病研究的一大突破!其实,基因技术只是证明每个人的血糖浓度、血糖耐受度,是受基因控制的。有些基因决定人体对血糖的耐受度高,于是他的血糖值一般就比较高。而现代医学规定,只要你的血糖值超过了某个值,你就是糖尿病!于是他们就用这种基因检测来判断某些人容易罹患糖尿病!西医总是假借科学的名义说事。但是科学总是解析地看问题,一叶障目不见森林。你按照他的思路走,你会觉得顺理成章。但是,你实际上往往是在一个迷宫里绕圈子,你一旦飞到高空,你会发现你的路子多么荒唐!中医其实就是给你这样一个思路。我们每个人都是个性化的人,都是与其他人不一样的个体。而这种差异性,就是因为我们的基因不一样。人类的基因里面,有控制我们体内血糖浓度的基因,这类基因决定了我们对血糖浓度的耐受性的高低。也就是说,你的基因可能对血糖有较高的耐受,所以你的血糖浓度就可以比较高。所以,有这种基因的人就可能有较高的血糖浓度,所以他的血糖值就会超过大多数人的所谓正常值。但这个血糖值对他这个个体而言,完全是正常的,耐受的,所以他的血糖值高一点,完全是健康的!不是高血糖也不是糖尿病!好不好?所以,这个基因技术测出来的所谓糖尿病易感人群,完全是基因、是体质决定的血糖值本来就比较高的群体,并不是疾病。现代西医把血糖值高低作为判断糖尿病的唯一标准,这本来就是一个错误的做法!基因技术的这一发现,应该是进一步证明:判断糖尿病不能以血糖高低为标准。正确的诊断方法,仍然应该以尿糖为标准,同时参照”三多一少“。好吧。下面就事论事,说说所谓的糖尿病吧。糖尿病作为西医病名,那么定义、特点、诊断指标等等,都是西医规定的,这类知识已经非常普及,随便到网上搜一下就可以搜到很多。所以我这里没有必要重复这些。而且,重复这些也没有意义,因为中医是不把西医的指标作为治疗依据的。首先我们要知道,血糖是营养的存在形式。我们吃的营养,进入血液后,很多都是以血糖的形式存在的。我们每天吸收的营养和消化的营养,要相对平衡,身体才健康。所以,血糖随时都摄入和消耗的动态平衡中。中医治病讲辩证施治,辩证就是要分清阴阳。我们运用伤寒论来治病,也要首先分清阴阳。中医虽然没有糖尿病的概念,但中医的理念仍然可以运用糖尿病的治疗。因为中医的辩证体系是包罗万象的。就伤寒论的六经辨证体系而言,所有的内科疾病,不管是过去出现过的毛病,或者过去从来没有过,现在刚刚出现的毛病,再或者今后几百年才会出现的毛病,都不会超出伤寒论的六经辨证范畴。这就是中医的魅力,也是哲学的魅力。所以,伤寒论中虽然没有讲到怎么治疗糖尿病,但伤寒论的理论和方剂,完全可以治愈糖尿病,而且,可以应用于糖尿病治疗的方剂,还有很多。现行中医药大学教材的错误但是,现在中医药大学教材对糖尿病的论述,并不是按照伤寒论的理论来编纂的,而是杂糅了多家学说的观点,成了一个四不像的怪物,提法上就有不恰当的问题,选方更显得没有章法,所以,按照教科书来治疗糖尿病,往往效果并不好。下面的这个糖尿病的辩证分型,就是教科书的内容:1.燥热炽盛此型多见于疾病初起,来势较急。多食,消谷善饥,或胃脘嘈杂,口渴多饮,甚则渴饮无度,咽干舌燥,形体消瘦,小便频数色黄。大便秘结或干燥。舌苔薄黄腻或黄燥,舌质红或带芒刺,脉滑数或弦滑。方用白虎加人参汤合玉液汤。2.气阴两虚此型是本病的基本型。三多症状明显,倦怠乏力,心慌气短,头晕耳鸣,失眠多梦或心悸健忘,自汗盗汗,五心烦热,或骨蒸潮热,形体消瘦,唇红咽干,尿频色黄,大便干。舌苔薄白或少苔,舌质红少津,脉沉细或细数。方用生脉饮合六味地黄丸。3.阴虚火旺此型多见于病久迁延不愈。咽干口燥,口苦,口渴多饮;或牙龈肿痛,牙宣口臭,或口舌生疮,消谷善饥,脘痛如灼,伴五心烦热,骨蒸潮热,盗汗,或心烦失眠,形体消瘦,尿频量多,或溺赤,大便干燥或秘结。舌苔薄白或无苔、花剥,或薄黄,舌质干少津,脉细小数或滑数。方用六味地黄丸。4.阴阳两虚此型多见于疾病后期。三多症状迁延日久,形寒肢冷,面色眺白或黧黑,浮肿,皮肤毛发干枯无华,头晕乏力,耳鸣耳聋,腰酸腿软,夜尿频数,大便稀溏,多伴有并发症,或有酮中毒现象。舌苔薄白,舌质淡胖,脉沉细无力。方用肾气丸合龟鹿二仙膏。5.脾肾阳虚此型多见于50岁以上中老年患者。三多症状不明显,畏寒怕冷,尤其腹部怕凉,神疲乏力,气短,腰膝酸软无力,耳鸣耳聋,滑精或阳瘘,自汗,小便频数量多或清长,或失禁,或如脂膏,大便溏薄,或五更泄泻。舌苔白润,舌质淡胖或淡红,脉关尺沉细弱。方用金匮肾气丸。6.瘀血内阻此型多见于糖尿病经治疗三消不减,形体日渐消瘦,出现合并心脑血管及神经病变者。三多症状轻重不一,伴胸闷胸痛、刺痛,或上下肢疼痛,或肢体麻木,半身不遂,面有瘀斑,月经血块多色紫。舌紫暗或淡暗,有瘀点、瘀斑,舌下静脉怒张,脉来细涩。方用血府逐瘀汤。根据本病的症状,舌苔,脉象,将本病演变临床上归纳为五个阶段,即燥热炽盛型→气阴两虚型→阴虚火旺型→阴阳两虚型→脾肾两虚型。瘀血内阻型则大都为本病的并发症见症。对糖尿病(中医所谓消渴)的这一证型分类,其实并不科学,选方也不合适。所以,现在很多中医治疗糖尿病,尤其是老老实实按照教科书的方法治疗糖尿病,疗效往往都不好。证型1,燥热炽盛,实际上就是伤寒论中阳明病经证,也就是温病所谓的气分阶段。一般来说,过去糖尿病的阳性证型,发病初期,经常表现为这个证型,用白虎加人参汤是非常恰当的,可以说效如桴鼓。证型2,气阴两虚,这个证型的提法就是有问题的,所谓气的概念一般用于气血辩证体系,所谓阴的概念一般用于阴阳辩证体系,把两个不同的辩证体系的概念硬扯到一起,是要故弄玄虚呢?还是脑子缺乏逻辑思维呢?其实这个证型所列的症状,基本就属于伤寒论中少阳病的范畴,所以这类患者应该按少阳病来治疗。证型3,阴虚火旺,我早就论述过无数遍了,这种证型过去的确很常见,但是现在基本上见不到了。证型4,阴阳两虚,就所列症状来看,其实就是阳虚而已。方子应该选用四逆汤或理中汤之类。证型5,脾肾阳虚,其实和证型4是一回事。你能说出二者有什么实质区别吗?把这两者并列在一起,只有脑残才能干得出来。证型6,瘀血内阻,既然只是兼见症状,为什么要和主要证型并列起来?知道什么叫逻辑吗?况且,血府逐瘀汤并非化瘀最有效的方剂。上述证型,的确有内在联系,但并非从头至尾的排列,好像糖尿病患者都是按顺序体验生活似的,实在是牵强附会。按照伤寒论六经辨证体系,糖尿病的证型首先分为阳证和阴证两大类。关于阳性病的糖尿病,我们可以打一个比方:一个人体内的血糖,就象一个杯子里装了半杯糖水。如果这个人阳气相对比较足,有火有热,就好比不断给杯子加热,那么杯子里的水就会蒸发,那么糖水的浓度就会越来越高。超过了一定的浓度之后,就达到了我们西医专家规定的高血糖的标准了,那么恭喜你,你就得了糖尿病了!这个比喻很现实。事实上,有很多糖尿病患者,之所以血糖高,无非就是体质偏热而已,所以,治疗方法,一个就是清热,不让水蒸发,再一个就是不停地加水,保持糖水的浓度不升高。其实,这类的糖尿病,就是中医辨证里面阳性病的糖尿病。阳证这一大类又分如下几种主要证型:白虎加人参汤证——经方治疗糖尿病第一方,适用于阳明热盛伤津证。上述证型中的第一种类型,其实就是伤寒论中的白虎加人参汤证。白虎加人参汤是治疗糖尿病阳证初期的非常有效的方剂,这一点已经被很多医家临床证实,毋庸置疑。这个方子,其实是伤寒论中阳明病的一个方子。阳明病初期,或者叫作温病气分阶段,症状表现为四大特点:身大热、口大渴、汗大出、脉洪大。这四大症状都有,即可用此方,或者四大症状虽然不全,但没有表证,热盛津伤,也可以用这个方子。其病机特点,是患者里热炽盛,热逼津液外越,所以出大汗;汗出得多,津液损伤,必然口渴,所以要大量喝水。如果患者小便也多,那体内津液损伤就更加厉害。我们前面有一个比喻,一杯糖水,浓度本来是一定的,但由于环境太热,水分蒸发,那么糖水浓度必然增加,糖的浓度升高到一定程度,就称为所谓的高血糖、糖尿病。对于这种证型来说,其实就是体内的水少了,所以血糖就高了。其实,这种证型的患者,正气是很充沛的,他消耗体内糖分的能力是非常强的,但消耗糖分的同时,就要产生大量热量,热量多了,出汗就更多,排尿也更多。所以,虽然正气消耗了血糖,但体内水分的损失更多,所以血糖浓度就高了。从上述分析可知,一个原因是体内太热了,一个原因是体内津液损失太多了。那么怎么治疗呢?也是两个方面入手,一要清热,一要补充体内津液。清热,清除体内阳明之热,最好的方剂就是白虎汤;补充津液,就靠人参了。即伤寒论中著名的白虎加人参汤!白虎汤没的说,温病派祖师爷吴鞠通大师大赞为虎啸风生,金飚退热,而又能保津液。所以这是清热的最好选择。补充津液呢?伤寒论选择了人参。但是,据考证,伤寒论中所用的人参,是当时产于上党地区的人参,不是现在的东北人参。当时上党地区出产两种参,一是上党的人参,五加科的;一是上党的党参,桔梗科的。现在,上党的五加科的人参早已灭绝了,只有党参了。上党的人参属性偏凉,能健胃,补津液,现在的东北人参则属性温热,属性完全不同。相比之下,现在的西洋参更接近于上党的人参,所以这个方子里的人参可以用西洋参代替,但不能用现在的东北人参代替,更不能用高丽参、红参等代替。不过,白虎加人参汤中加人参,主要是补充津液。而补充津液的药材有很多,比如玄参、麦冬、生地等等。这三味就是温病派常用的增液汤。白虎汤加西洋参合增液汤,治疗这种类型的糖尿病,效果也是非常有效的,并不逊色于原方。可能有人会问:不就是缺水吗?多喝水不就行了吗?这里就涉及一个概念问题了,即中医的水和津液的概念区别。津液是有营养的水。所以只喝水没有补相应的营养是不行的。当然,营养也是多方面的,多种多样的,这里要补充的是具有止渴作用的营养,而不是脂肪、蛋白质之类的营养。这类的食物和药物很多,比如甘蔗、雪梨、天花粉等等。前段提到教科书证型1中用白虎加人参汤合玉液汤,其实也是有效的。但其中用玉液汤,从医理药理来讲,就略显夹生了。当然,这是学术细节,我们这篇普及性的文章,就不细究那么多了。总之,遇到这种类型的糖尿病,就果断地运用白虎加西洋参合增液汤,效果肯定没的说。但是,这种证型,现在遇到的机会有没有?当然有,但是不多。因为现在典型的阳明病越来越少见了。这里顺便提一下,现代中医药的研究,发现很多中草药有所谓的降糖功效。这些中草药包括:黄芪,肉桂,黄连,茯苓,泽泻、山药,天花粉,知母,乌梅、苍术、白术、人参,丹参,当归,葛根,苍耳子、桔梗、赤芍,枸杞子,玉米须,苦瓜,生地熟地,玉竹、麦芽、菟丝子、石膏、玄参、仙鹤草、地骨皮、黄精、冬桑叶、仙灵脾,大蒜,圆葱,韭菜,山药,萝卜,黑木耳,紫菜,莴苣,海带,菠菜,藕,芹菜,胡萝卜,南瓜,冬瓜,葫芦,西葫芦,黄瓜,猪胰,魔芋这些中草药的降糖机理不一样。有一些草药之所以降糖,主要是因为滋阴。也就是对热盛伤津类型(上述白虎加人参汤证是最主要的典型)来说,这些草药能滋阴,能补充津液,津液充沛,自然血糖浓度降低,就想往糖水杯子里加水一样。其实他们根本就没有消耗血糖的作用,只不过起了个稀释的作用而已。这些中草药有:天花粉,知母,乌梅、当归,葛根,枸杞子,生地熟地,玉竹、玄参、黄精、莴苣,冬瓜,葫芦,西葫芦,黄瓜,等。

有一些主要是清热,使患者体内郁热降低,消耗津液的速度降低,津液不会大量消耗,自然血糖浓度也就不会升高了。其实这类东西本身也不会消耗血糖的。这些草药包括:黄连,知母,苦瓜,石膏等。上面的这两类草药,主要适用于糖尿病中的阳性病类型。还有一些草药主要是提高身体功能,提高身体消耗血糖的速度,进而降低血糖的浓度。这些草药主要适用于糖尿病中阴性病的类型,包括:黄芪,肉桂,苍术、白术、人参,大蒜,圆葱,韭菜,山药等等。还有一些主要是加速体内代谢垃圾的分解和排出的速度,进而降低血糖浓度,也是适用于糖尿病的阴性病类型,这些草药包括:茯苓,泽泻、玉米须,海带,苍术、白术、黑木耳等。

其他的,还有行气活血加速代谢的,比如丹参,萝卜,有促进胰腺功能的,比如猪胰,等等。这些所谓的降糖药物,并非对什么糖尿病都有用,用对了有效果,否则没效果。即使有效果,也是治标不治本,必须应用到合适的方剂中才能发挥应有功效。现在很多人迷信所谓偏方,殊不知所谓偏方,往往只在对症时有用,不对症是不会有用的。事实上,只要应用正确,即使含糖量很高的东西,也有治疗糖尿病的功效。比如我们常说,西瓜含糖量很高。但是,对于上面讲的阳明热盛伤津的糖尿病,也就是白虎加人参汤证的糖尿病,西瓜就很有用。因为西瓜被称为天然白虎汤,治疗阳明气分证是非常有效的,而且他补充津液的功效很强。所以,对于这种类型的糖尿病而言,西瓜是最好的天然良药。只要你辩证正确,西瓜肯定管用。辩证错了当然不行,比如阴性病的糖尿病,吃西瓜肯定不行,因为西瓜含糖太多,吃了肯定不合适。小柴胡汤证——经方治疗糖尿病常用方,适用于少阳失枢,胆火内郁证。

主症:口渴咽干,饮水不多,口苦,情绪不佳,心烦,纳差,时有呕恶,或紧张焦虑,失眠,消极,心神不安;右胁部胀痛,隐痛或刺痛;胃脘部痞胀或闷痛;耳鸣耳闷胀、目赤、目眩;舌红或暗、或边尖红,苔白或薄黄,脉弦细。这里所列的主症,是小柴胡汤证的主症。小柴胡汤是少阳病的典型方剂。而少阳病病位在半表半里的阳性病,主要是由于经络不通,病邪排出不顺而产生郁热。最典型的经络不通为肝胆经不通,就是小柴胡汤的适应证,症状表现就如上面所列。但也有其他经络不通造成郁热不能排出的情况,症状表现稍有差别。其实,上述所引用的教科书上的证型2,也属于少阳病的范畴。证型2首先列举了疲惫乏力、心慌气短的症状,认为这是气虚所致。但黄帝内经有“肝者罢极之本”的论述,所谓“罢”,念“罴”声,古通疲劳的“疲”。意为肝主一身筋肉肌腱,人之运动,有赖于肝,故肝有病,易见疲惫乏力。而过度劳累,不管是体力上、精神上或情绪上的,都特别容伤及肝,易致不测,这实属至理名言。所以教科书上证型2所列的“气虚”症状,其实是肝胆有病的表现。作为治疗少阳病的典型方剂,小柴胡汤的7味组成成分中,柴胡负责条畅气机,黄芩负责清除郁热,剩下的5味药物——人参、甘草、半夏、生姜、大枣,全都是调理脾胃的,可见小柴胡汤所治疗的少阳病,肯定有明显的脾胃症状。清朝著名医家陈修园曾赞叹此方:小柴胡汤最妙在于人参一味。就是因为陈修园认清了方中人参调理脾胃的重要性,而此方中对脾胃有调理功能的不仅仅是人参,上述五味均有调理脾胃之功。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小柴胡汤所主治的少阳病呈现疲乏无力等气虚(脾胃虚弱)症状,是理所应当的现象。证型2所列的其他所谓“阴虚”的症状,正是郁热伤津的表现,而郁热正是经络不通的结果。所以证型2实际上就是少阳病,只是其中没有明确列出肝胆经的症状而已。不管是否列出肝胆经的症状,都不能否认其少阳病的本质。所以,证型2应该按照少阳病来治疗。教科书上针对证型2,选用的方剂是生脉饮合六味地黄丸。临床证明,这个方剂虽然解决症状有一定效果,但因没有解决根本病机,所以症状消除之后,过一段时间往往复发。但是,用小柴胡汤治疗少阳病类型的糖尿病,并不能生搬硬套。因为糖尿病往往都口渴多饮,而小柴胡汤中的半夏比较燥烈,虽然可以用来降逆止呕化痰湿,但却会加重口渴的症状。所以,伤寒论中小柴胡汤的方后注说,渴者去半夏,加天花粉。天花粉是著名的滋阴止渴的中药,所以用天花粉代替半夏,即可生津止渴。再一个问题,小柴胡汤中用的人参,在伤寒论原文中用的是上党的人参,不是现在的东北人参。东北人参比较温燥,不利于止渴,所以最好是用西洋参代替。目前,少阳病小柴胡汤证的糖尿病比较多见,所以用这个方子治疗糖尿病,只要辩证正确,一般疗效都是非常好的,而且不复发。

阳明少阳同病,湿热互结-葛根芩连汤

之所以说本证型属于阳明少阳同病,主要是因为本证型呈现明显的消化道症状,中医认为消化道属胃,胃为阳明。但本证型并非典型的阳明病,而是同时具有少阳病的特征,所以称为阳明少阳同病。本病主症:身热,下利臭秽,烦热,口黏,大便黏滞不爽,小便黄,有泡沫,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选方葛根黄芩黄连汤合二陈汤。葛根芩连汤:葛根,黄芩,黄连,甘草。二陈汤:半夏,陈皮,茯苓,甘草。

因为本证型属于阳性病,阳性病的糖尿病,并非身体对糖分的分解能力不足,而是消耗津液太快。正如前面的比喻,我们只要降低糖水的温度,并向杯中加水就足够了。葛根芩连汤重点清热生津,其中葛根具有非常明确的滋阴生津的作用,黄芩黄连则是极其有效的清热药物,双管齐下,自然能达到降低血糖的作用。但本证型有明显的湿气的存在,因此合用二陈汤。二陈汤是非常有效的化痰湿的方剂。所以,这两个方剂合用,即可确保问题的解决。但二陈汤中半夏略显燥烈,不利于解决糖尿病的口渴症状,因此可用薏米、玉米须等代替半夏。相比之下,阳性病类型的糖尿病往往发病比较急,症状明显,尤其三多症状往往非常突出。但是,阳性病因为患者体质比较,所以治愈速度往往比较快。比如白虎加人参汤证的糖尿病,往往服药几天即可康复如常,正可谓效如桴鼓。只是由于现代人阳虚体质比较多,而患者多数年龄偏大,因此阳气虚衰的居多,所以真正阳性病的患者是相对比较少见的。下面说说阴性病类型的糖尿病,也分很多证型。

所谓阴性病,就是指身体功能不足,也就是阳气不足。我们知道,血糖属于营养物质,属于阴。阳气可以化阴,也就是说,我们的身体功能可以把血糖进行分解转化,使血糖转化为我们需要的能量和机体组成成分。如果阳气比较充分,血糖转化速度正常,那么血糖的浓度就会保持在一定的范围,不会过高,也就不会患有所谓的高血糖或糖尿病。但如果阳气不足,血糖不能正常转化,在体内堆积越来越多,则血糖升高或患有糖尿病。中医认为,人体内所有的营养物质如果超过了机体分解利用的能力限度,就会在体内堆积,这些东西包括血糖,也包括蛋白质、脂肪、胆固醇,以及新陈代谢的中间产物如尿酸尿素等等。所以这些东西,只要是超过了我们利用他的能力限度,在体内堆积过多,我们都称之为痰湿。所以,所谓的高血糖、高血脂甚至高尿酸等等现代医学的疾病名称,在中医看来其实都是一回事,即痰湿过重。当然,在身体功能比较强、即阳气比较充沛的时候,体内一般不会堆积过多的痰湿。所以前面讲糖尿病的阳性病类型时,痰湿没有被作为重点提出,痰湿不是主要矛盾。但在阳气比较虚的时候,即糖尿病的阴性病类型中,因为阳气不足,所以痰湿必然很重,并成为关键性问题。因此,解决阴性病类型的糖尿病,我们就必须提高人体的功能即阳气,增加身体运化分解血糖的速度,或者说是运化消除痰湿的速度。但是,化痰湿一般都是比较慢的,所以阴性的糖尿病往往都不容易治愈,效果很慢,需要坚持和毅力。附子理中汤证——太阴病伤寒论中的太阴病,简单地说就是典型的阳虚,即全身性功能虚衰的毛病。正因为功能虚衰,阳气不能化阴,摄入的糖分等各种营养不能有效分解,在体内堆积,进而形成高血糖和糖尿病。用中医的术语来说,就叫做阳虚湿盛。这种证型的糖尿病,往往并没有特别明确的三多症状,其发病往往比较缓慢,自己没有明显的自觉症状,往往是在例行体检或在其他毛病的治疗检查中发现血糖偏高的。这种证型的主症:微渴或不渴,纳呆,食谷欲呕,呕吐物无酸腐气味,或呕吐痰涎清水,手足冷汗出,大便稀烂不成形或初硬后溏,或伴胃腹满或疼痛,喜温喜按,舌淡苔白,脉沉弱。前文提到的教科书上所列的证型4和证型5,其实就是阳虚类型的糖尿病,即属于太阴病范畴。所以,见到前文证型4和5所列的症状,可以按照太阴病治疗。治疗太阴病的主要方剂有:四逆汤系列和理中汤系列。其实这两个系列方剂,属于大同小异。四逆汤:附子、干姜、炙甘草。本方偏重于脾肾同温,尤其是回阳救逆,用于临危重症。当然,小剂量用于一般阳虚效果更加。理中汤:干姜、人参、白术、甘草。本方偏重于温脾阳,对全身性阳虚均有极好疗效。其中理中丸小量久服,温阳保健效果极佳。附子理中汤(丸)正是上述两方的结合,更属于温阳扶正的绝佳选择。汤剂量大力宏,易于收效;丸剂量小久服,亦可取效。从方剂组成来看,附子理中汤中温阳成分具足,但化湿气的力度略显欠缺,所以建议合真武汤。真武汤:茯苓、芍药、生姜、白术、附子。此方温阳利水效果较好。比较附子理中汤和真武汤可见,附子理中汤中加茯苓亦可。所以,也可以对附子理中汤进行加味,加茯苓泽泻等。对于这类证型,也可以采用食疗,比如多吃大蒜、圆葱等等,这些东西辛温,可以温阳,又能化除湿气。对糖尿病的治疗功效已经被广泛证明,毋庸置疑。当然,艾灸也是一个非常好的疗法,因为艾灸是最有效的温阳方法之一。取穴一般以神阙、关元、命门、肾俞为主,也可以配合阴陵泉、三阴交、水道、中极等穴。

厥阴寒热错杂证-乌梅丸

上述附子理中汤证属于典型的阴性病,病位在里,但症状表现上是全身虚寒,没有任何热象。但我们常见的糖尿病,往往不仅有全身虚寒的表现,还有明显的郁热表现,即呈现明显的寒热错杂、虚实夹杂的现象。对于寒热错杂的情况,既有表证也有半表半里证。一般的表证,由于感受外寒,正气趋表抗邪,所以呈现即怕冷又发烧的寒热错杂的状态,尤其是太阳病,更是非常明显。但表证时期一般不会表现为糖尿病(先有糖尿病而后又感受外寒的除外)。再一种情况,就是半表半里证。半表半里证因为病邪排出渠道不畅,所以必然郁而化热,但这个热并非阳明的全身性的大热,而是局部热象明显。少阳病就是局部郁热,但寒象不明显;厥阴病则既有明显的局部郁热,又有明显的全身虚寒之象。事实上,现在厥阴病是比较普遍的。中医历史上对厥阴病的研究相对不足。但把乌梅丸证作为厥阴病的代表方剂,则是公认的。乌梅丸主要治疗寒热错杂,尤其是消化系统寒热错杂的毛病尤其有效。乌梅丸主症:口干口苦,上半身汗出,下半身发凉畏寒,胸闷气短,腹胀,大便偏干,双膝疼痛,视物模糊。舌干,少苔,脉偏沉弦涩。这里只是列出了乌梅丸证的部分症状,事实上任何一种病机都可能有无数种可能出现的症状,无法完全列举出来。我们不需要死记任何症状,我们只需要把握住病机即可。上述症状无非反映出一个一消化道为主体病位的上热下寒、寒热错杂的病机,符合这一病机即可用此方。如果既有乌梅丸主症又有所谓的血糖高,那么运用乌梅丸就再恰当不过了。事实上,现在很多中医都把乌梅丸当做治疗糖尿病的利器,并且疗效斐然。

乌梅丸在伤寒论中属于丸药,后世一般作为中成药出售。但长期以来,乌梅丸是作为治疗蛔虫病的特效药来出售的,也可用于久利不止。但如今蛔虫病基本绝迹,此药用量大减,因此大多数药厂都不生产这个药了,药店也不愿意经营这个品种。所以这个药很难买到了。我曾经买到过,但尝后感觉味道不正,怀疑配方或配料不正确。如今乌梅丸虽被证明治疗寒热错杂的糖尿病很有效,但是这个药却很难买到。因此,现在的中医开此方,一般都不是开成药了,而是按照乌梅丸的配方,开乌梅汤了。只可惜,乌梅丸的成分味道都不很好,苦的极苦,辣的极辣,酸的极酸,总之,非常不好喝。所以,要想用乌梅汤治病,没有一定的毅力是不行的。阳虚水泛——真武汤证脾肾阳虚则水湿内停。脾虚则不能化湿,肾虚则水气不能排出。所以脾肾阳虚的人体内很容易水湿堆积。湿邪重浊,容易下注。所以这类患者往往表现为下焦湿盛,比如脚气特别严重,溃烂,起水泡,汗臭严重,严重的小腿浮肿,一按一个坑,久久不能平复。同时,因为阳虚,所以怕冷,全身一派虚寒之象。因为中医的痰湿,包括现代医学中的血糖、脂肪、胆固醇等多种物质,因此痰湿重可以体现为血糖高,即糖尿病。此证型并没有糖尿病常见的三多症状,就小便而言,可以表现为小便频繁或清长,但也可以表现为小便不利。因此,不能从症状上确诊为糖尿病。这类患者的糖尿病往往都是体检或其他疾病诊治过程中“意外”发现的。但不管是否具有糖尿病的三多症状,或是否属于糖尿病,只要符合阳虚水泛这一中医病机,就应该按此方法来治疗。真武汤:茯苓,白芍,生姜,白术,炮附子。其中利水的有茯苓,白芍,白术;温阳的有附子和生姜。此方对阳虚水泛患者的疗效是很明显的。利水是解决症状,是治标;温阳是解决根本,是治本。两者结合,标本兼治。如果水气特别厉害,可以加泽泻、薏米、玉米须等,增强利水功效。如果畏寒严重,则加干姜、肉桂等,增强温阳功能。总之是从这两个方面着手解决问题。胃虚痞硬——半夏泻心汤证在伤寒论中,少阳病因误下而伤及脾胃,胃气虚而心下痞,“但满而不痛”,则用半夏泻心汤。与半夏泻心汤类似的,还有生姜泻心汤和甘草泻心汤。这三个泻心汤大同小异。主要治疗消化道郁热未退,脾阳已伤的情况。临床见症,往往与乌梅丸类似,病机也基本相同。但乌梅丸往往用于上热下寒特别严重,又迁延日久的情况,而泻心汤系列则主要用于新感之疾,就病机而言,则非常类似。久病则不能速愈,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死。所以这时用乌梅丸,而且要先少量服用,之后慢慢加量。一来,丸者缓也,取其力缓,以便于身体慢慢恢复;二者,久病则胃虚,汤剂量大,恐伤胃气,得药则吐,甚或不能正常吃饭,对病愈极为不利。所以,对这种病机来说,伤寒论用丸药即乌梅丸来治疗。但新病往往胃气尚存,对药物的承受能力尚足,喝汤剂无碍,所以就用泻心汤系列。其实,泻心汤系列和乌梅丸立方思路差不多,用药也有关联,通过一定的加减变化,两者可以互变。但就此类证型的糖尿病而言,因为有上热,故有口渴症状,而乌梅丸中有大量乌梅,味酸而甘,酸甘化阴,非常利于止渴。所以乌梅丸似乎更对症一些。但泻心汤系列同样可以加乌梅、天花粉等止渴之品,同样可以收效。

泻心汤证的主症:胃脘嘈杂不适或灼热,畏寒肢冷,反酸口苦,心烦燥热,肠鸣便溏,遇冷症重。舌质淡,苔薄黄,脉沉细数。泻心汤治疗寒热错杂证非常有效。现代中医主要用他治疗各种胃肠消化系统疾病,疗效非常好。如果糖尿病患者伴有明显的消化道疾病,病呈上热下寒的症状,则可选用泻心汤系列。

肝热脾寒——柴胡桂枝干姜汤证这里的脾寒,实际上是阳虚的代称,可以是脾阳虚、胃阳虚,也可以是肾阳虚等。总之一切虚寒均可。有虚寒之象,则体呈阳虚,患病往往呈现虚证,阳虚越厉害,则虚证的程度越厉害。但阳虚之人病非不能呈现热象。上述乌梅丸证、泻心汤证都是非常典型的虚寒而呈现热象的例子。所以,阳虚之人呈现热象,是非常常见的病机,这就是中常讲的寒热错杂、上热下寒等。这种病机,在伤寒论中就属于厥阴病,也就是阴性病。太阴病、厥阴病都属于阴性病,但太阴病是全身一派虚寒之象,毫无热象可言;厥阴病则是虚寒体质中呈现局部热象,即寒热错杂,虚寒是基础,热象是表象。乌梅丸是厥阴病的代表方剂,柴胡桂枝干姜汤也属于其重点方剂之一。现代很多中医,一见热象,就诊断为阴虚,这是非常错误的。所谓阴阳两虚,也往往是对这种寒热错杂的厥阴病的误判。正因为误诊误治太多,所以现在中医的整体疗效明显下降,应该说这是中医的悲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悲哀。本证的主症:往来寒热,心烦喜呕,胸胁满微结,口干口苦,渴喜热饮,小便不利,或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心烦;牡疟寒多热少,或但寒不热。按伤寒论六经辨证体系,糖尿病中此种证型很多,即使在并发症出现后,也有很多属于此种证型。此证型与上述寒热错杂证型的区别在于,上述证型主要体现为消化道系统的寒热错杂,当然症状可以是全身性的,但主要分布于身体的中心线上,即与脾胃经关系密切,是消化道功能紊乱造成的;而此证型则较多地出现身体侧面的症状,即肝胆经的症状。也就是所,此证的郁热主要是肝胆经不通造成的。临床实践证明,只要辩证准确,此方不仅治疗糖尿病有效,治疗并发症比如糖尿病足,即使溃烂露骨,也能治愈。阴损及阳——金匮肾气丸证金匮肾气丸是如今中医使用最广泛的一个方剂,也是滥用最严重的一个方剂。此方配伍精当,早被历代医家盛赞有加;治疗功效范围之广也令人赞叹。就治疗糖尿病而言,中医很早就注意到这个方子,因为金匮要略里有一条文:“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此条提到消渴,而消渴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与现代医学中的糖尿病相对应的一种病,所以,很久以来,此方就被应用到糖尿病的治疗中。以此方应用之广泛和糖尿病疗效的普遍不佳相对照,应该说此方效果不佳。为什么?因为现在糖尿病呈现阳虚者甚多,而大多数中医都把此方作为治疗阳虚类型糖尿病的不二选择。如果此方有效,那么糖尿病不就普遍被治愈了吗?但事实上,糖尿病被治愈者甚少,可见此方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如果此证为阳虚,我们知道,阳虚患者一般小便多属于正常现象,这里说小便反多,可见小便多被认为非正常。由此可以推断,这里的消渴应该属于阴虚。因为阴虚患者口渴属于正常,小便应该比较少,小便多属于不正常,所以说小便反多。我们知道,阳虚患者一般不渴。所以典型的阳虚患者,即太阴病,选方四逆汤或理中汤系列,都不需要考虑止渴的问题。事实上,纯粹阳虚的糖尿病患者,并没有明显的口渴多饮症状。而阳虚又有郁热的证型,即厥阴病的糖尿病可以有明显的口渴,但其中除了止渴之品,都有大剂量的温阳之品,其中止渴生津之物的比例一般都在少数,处于从属地位。因为这类患者应该重点温阳,稍顾滋阴止渴即可。但金匮肾气丸的配伍比例于此完全不同,是大剂量滋阴止渴之品配伍少量温阳化气的桂枝附子,可见是重在滋阴。所以,本方证应该是阴虚过度,损及阳气,或阴虚体质过度感寒,寒邪注入膀胱腑中,致使气化不利而小便多。又因本来阴虚,体质燥热,所以消渴多饮,现在膀胱腑有问题而多尿,所以口渴多饮多尿就都有了。对于这种情况,当然要用大量滋阴之品以调整其阴虚体质,然后稍加桂枝附子以温阳化气,并辅以利尿除湿之品,以增强膀胱气化作用。而金匮肾气丸正好可以达到这个效果,可谓天衣无缝,所以医圣说“肾气丸主之”。可惜,明朝张景岳先生错解经典,贻误数百年,流毒至今未清。对此我另有文章论述,可供参考。应该说,金匮肾气丸是可以用于糖尿病的治疗的,但是证型要分清楚,即阴损及阳的糖尿病患者可用此方。

厥阴经脏虚寒证-当归四逆汤合吴茱萸汤证此证的实质被历代医家解释的比较复杂,其实可以非常简洁地说明白。我们知道,肝经属于厥阴,肝气郁结则会化热,所以,就绝大多数肝郁患者而言,化热是必然的,都会有热象。但是什么事情都有例外,肝郁也有不化热的,甚至表现为一派虚寒之象,只是这种情况比较少而已。一般意义上的所谓太阴病,是指全身一派虚寒之象,没有一点热象,尤其是以消化道为中心的症状集群比较明显。但是,有时症状集中在侧面,集中在肝胆经循行线上,这就是历代医家所讲的厥阴虚寒证。其实还是太阴病,只不过是病位与一般的太阳病略有不同而已。所以,这个证型仍然以温阳为主。只不过与一般太阴病略显不同,此证温阳,偏重于疏通。因为厥阴肝胆经是负责条畅气机的,肝胆经出现问题,往往表现为气机不通,所以温阳时要兼顾疏通气机。此病机的主症:干呕,吐涎沫,癫顶痛,目光滞涩,目常流泪,遇寒加重或迎风流泪,视力障碍,女子月经不调或白带量多,外阴瘙痒,男子睾丸痛,或四肢手足麻痹、厥寒,舌淡,苔白,脉沉或微细。我们分析一下这一个症候群:呕是肝胆经毛病常见症状,少阳病柴胡证的四大主症之一;吐涎沫既有肝胆经的问题又与脾胃虚寒有关;巅顶痛,因为肝经上冲颠倒;目光滞涩,目常流泪,遇寒加重或迎风流泪,视力障碍等症状,因为目为甘之窍,但属于寒象,没有热象;女子月经不调或白带量多,外阴瘙痒,男子睾丸痛等症状,与肝经下绕阴器有关,且与湿气相关;四肢手足麻痹、厥寒等,主要是经络不通,气血供应不畅;舌脉均与虚寒有关。所以,显然与我们上述分析有关。那么,治疗方法,肯定要温阳理气兼顾。方选当归四逆合吴茱萸汤,或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都一样。

当归四逆汤:当归、桂枝、芍药、细辛、通草、大枣、炙甘草。重点通经散寒养阴血。吴茱萸汤:吴茱萸,人参,生姜,大枣。主要温中补虚,降逆止呕。用于脾胃虚寒或肝经寒气上逆,头顶痛、干呕吐涎沫等。糖尿病阴证经常可见肝脾不和的病机,但多数往往是肝热脾寒,只有少数表现为肝脾一派虚寒的表现,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就用这个方子好了。糖尿病的中医病机有很多,这里列举的只是一部分。西医把糖尿病作为一种病来看待,而中医并没有把他作为一种疾病来看待。中医有消渴的概念,但也往往作为一种症状看待,即使作为一种疾病来看待,消渴与糖尿病也不完全等同。因为有很多糖尿病并无口渴的症状,尤其是阴证的糖尿病,不口渴的病例很多。中医并不认为糖尿病是一种病,也不认为血糖高了就是病态。一切以患者整体表现为准,只要患者整体上表现是健康的,即使血糖高一点又有何妨?所以,中医治疗糖尿病,就是要让患者恢复健康,而不是要降血糖。一般而言,身体恢复健康后,血糖也会降低到所谓的健康的区间,但也可能依然偏高。血糖是否偏高,并非问题的关键。单纯地降低血糖,那是西医的思路。这一思路已经被证明是错误和无效的,因为西医已经承认降低血糖必须终身服药,也就是说,他们根本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如果中医也跟着西医的思路,片面地去降血糖,那么也一样永远无法根本解决问题。因为血糖高低只是表象,不是根本。问题的根源在于五脏六腑的平衡,所以,中医把五脏六腑调理均衡了,人就健康了,就彻底解决了问题,而这与血糖无关。

六经堂堂主刘耿铖多年来精研黄帝内经、伤寒论等先贤经典,致力发掘古代理疗及本草养生秘笈,集多年理论积淀与创新实践,构建了伤寒论厥阴病学派理论框架,开发了六经火神罐技法,在学术和实践上独树一帜,开创了伤寒论研究和实践的新途径。擅长运用经方,医院久治不愈的疑难杂症,效如桴鼓。

3区8号楼4-1-2QQ:

此,订阅更多精彩内容!

¥¥¥¥¥¥¥¥¥¥¥¥¥¥¥¥¥¥

长按上图,点击“识别”,即可订阅此号!

长按下图,点击“识别”,即可加我好友,在线问诊!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哪家医院看白癜风较好
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哪里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ianhuafena.com/tfzz/170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