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药,中药名。为薯蓣科薯蓣属植物薯蓣的根茎。具有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固精止带的功效。主治脾虚食少,倦怠乏力,便溏泄泻,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内热消渴等。
功能
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固精止带。
主治
1、主要用于脾虚食少,倦怠乏力,便溏泄泻,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内热消渴等。
2、西医诊为消化不良、慢性胃肠炎属脾胃虚弱证者,支气管炎属肺肾两虚证者,附件炎、慢性盆腔炎属脾虚湿盛证者,糖尿病属气阴两虚证者。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大剂量6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捣敷。补阴宜生用;健脾止泻宜炒黄用。
禁忌
1、中药配伍禁忌:恶甘遂。与海螺蛸、龙骨、牡蛎、瓦楞子等碱性药物合用降低药效。
2、中西药配伍禁忌:
(1)慎与维生素C及烟酸、谷氨酸、胃酶合剂等酸性较强的药物联用,可使上述药物分解,药效降低。
(2)慎与降糖药同用。
注意事项
湿盛中满或有实邪、积滞者禁服。
化学成分
本品含薯蓣皂苷元、黏液质、胆碱、淀粉、糖蛋白、游离氨基酸、维生素C、淀粉酶等。
药理作用
1、对消化系统的影响:山药具有刺激小肠运动,促进肠管内容物排空作用。使肾上腺素所致的肠管紧张性降低,山药能使其恢复节律。
2、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山药具有增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作用。
3、抗衰老的作用:20%山药或熟地黄、菊花、山药、牛膝四药合剂水煎液浸泡桑叶后阴干,具有抗衰老的作用。
4、降血糖的作用:山药可显著降低血糖,对糖尿病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并可明显对抗肾上腺素及葡萄糖引起的血糖升高。
5、此外,山药尚有一定的促进创伤愈合、耐缺氧等作用。
相关论述
1、《神农本草经》:补中,益气力,长肌肉。
2、《食疗本草》:治头疼,利丈夫,助阴力。
3、《日华子》:助五脏,强筋骨,长志安神,主泄精健忘。
4、《本草纲目》:益肾气,健脾胃,止泄,化痰涎,润皮毛。
临床应用
1、治脾胃虚弱,不思进饮食:山芋、白术各一两,人参三分。上三味,捣罗为细末,煮白面糊为丸,如小豆大,每服三十丸,空心食前温米饮下。(《圣济总录》山芋丸)
2、治湿热虚泻:山药、苍术等分,饭丸,米饮服。(《濒湖经验方》)
3、治噤口痢:干山药一半炒黄色,半生用。研为细末,米饮调下。(《百一选方》)
4、治痰气喘急:生山药捣烂半碗,入甘蔗汁半碗,和匀,顿热饮之。(《简便单方》)
5、治下焦虚冷,小便数,瘦损无力:生薯蓣半斤,刮去皮,以刀切碎,研令细烂于铛中著酒,酒沸下薯蓣,不得搅,待熟,着少盐、葱白,更添酒,空腹饮三二杯妙。(《食医心镜》)
相关配伍
1、山药配锁阳:山药长于滋肾涩精,平补阴阳;锁阳善于补肾助阳,强筋壮骨。两药配伍,可增强补肾助阳,涩精止遗的作用。适用于肾阳不足,精关不固遗精滑精等。
2、山药配党参:山药偏于补脾益阴;党参偏于补脾益气。两药配伍,可増强补脾益气,养阴生津的作用。适用于脾胃虚弱,胃阴不足的食少纳呆,体倦乏力或泄泻等。
3、山药配芡实:山药甘平,长于补脾益肾,收涩止泻;芡实甘涩平,善于益肾固精收涩止带。两药配伍,可增强补脾益肾,收涩止泻,固精止带的作用。适用于脾肾两虚之泄泻、遗精、白带、小便不禁等。
4、山药配天花粉:山药长于益气养阴;天花粉善于润燥生津。两药配伍,可增强益气养阴生津的作用。适用于热病伤津、心烦口渴及消渴等。
5、山药配苏子:山药长于补益肺肾,纳气平喘;苏子善于下气消痰,止咳平喘。两药配伍,可增强滋肾补肺,止咳平喘的作用。适用于肺肾两虚,摄纳无权所致的虚喘等。
6、山药配知母:山药长于滋肾涩精,平补阴阳;知母善于滋肾润燥。两药配伍,可增强滋阴降火的作用。适用于阴虚火旺之骨蒸潮热,盗汗,心烦等。
7、山药配川贝母:山药甘平质润,长于补肺气,养肺阴而止咳平喘;川贝母苦甘微寒,善于清热化痰而润燥化痰止咳。两药配伍,可增强润肺化痰,止咳平喘的作用。适用于肺虚久咳,虚劳咳嗽等。
8、山药配山茱萸:山药长于滋肾涩精,平补阴阳;山茱萸善于补益肝肾,固精缩尿两药配伍,增强补益肝肾的作用。适用于肝肾不足,精血亏虚所致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等。
鉴别用药
1、生山药、土炒山药、麸炒山药:古代山药的炮制方法有炒制、蒸制、姜制、蜜制、酒制、乳制、醋制、药汁制等,而现代炮制品主要有生山药、土炒山药、麸炒山药三种生山药以补肾益精,益脾肺阴为主,多用于肾虚遗精,夜尿频多,肺虚喘咳,阴虚消渴等。土炒山药以补脾止泻为主,多用于脾虚久泻,大便泄泻。麸炒山药以补脾健胃,益肾固精为主,多用于脾虚泄泻,久泻不止,尿频遗尿,梦遗精滑,白带绵下等。
2、白术与山药:两者均味甘而为补脾之品,同治脾胃虚弱之证。然白术苦温略燥,专入脾、胃,故又能燥湿利水,兼固表止汗、安胎之功,用于脾虚水停,卫表不固,胎动不安。山药性平,不燥不寒,兼归肺、肾,既可补气,又能养阴,为平补阴阳之品,且有收涩之性,故尚能补肺益肾固精,用于肺肾不足,阴虚内热、消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