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内网行业研究员周雪映/
春季万物复苏,繁花盛开的同时也给过敏体质的人带来困扰。大量的花粉释放到空气中,打喷嚏、流鼻涕、咳嗽、气喘等季节性过敏症状让人苦不堪言。过敏是一种免疫变态反应,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有2.5亿人罹患过敏性疾病,并且发病率迅猛增长。WHO已把过敏性疾病列为21世纪需重点研究和防治的三大疾病之一。
作为药品零售市场中的一个重要品类,抗过敏用药呈现着什么样的竞争格局与发展趋势?下面根据米内网的监测数据,以武汉、重庆两城市为例,对该市场进行简要分析。
春秋最旺,销售季节性明显
监测数据显示,武汉、重庆两城市抗过敏用药零售市场在年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武汉的销售额同比增长9.94%,重庆的增长势头尤佳,销售额同比增长17.21%。这与近年城市环境污染加重,过敏原增多导致该类疾病患者增多不无关系。观看年两城市月度销售额走势,春秋季节销售额上升明显,春季是皮肤病的多发季节,尤其是过敏性皮肤病,而秋季空气中有大量花粉飘散,是过敏性鼻炎的多发季节,由此促使抗过敏药零售市场持续回暖。
片剂、喷雾剂占主导
年两城市抗过敏用药剂型以片剂为主、喷雾剂为辅,这跟该疾病的用药需求是一致的。片剂携带、服用方便,年两城市片剂就占据了一半左右的市场份额,不过同比下滑了3.03个百分点。喷雾剂直接用于病灶,对于急发性过敏性鼻炎能快速缓解症状,占据33.14%的市场份额,同比增长2.17个百分点,市场需求向喷雾剂倾斜。剩下不到两成的市场由其他剂型如胶囊剂、滴剂等瓜分。
口服用药更受喜爱
两城市年抗过敏口服用药占据半壁江山有多,合计占比59.54%,虽然同比下滑2.79个百分点,但依然无法动摇它的地位。而抗过敏外用药占比上升,占据四成的市场份额。
抗过敏口服用药按药理作用主要分为抗组胺药、抗眩晕药、过敏反应介质阻滞剂,从图5可见,抗过敏口服用药基本以抗组胺药为主,单抗组胺药就占据抗过敏用药零售市场的50.64%,相当于占据口服抗过敏用药零售市场的八成份额,剩下不多的市场才由其他两类所占据。其中抗眩晕药仅占据抗过敏用药零售市场8.84%的市场份额,过敏反应介质阻滞剂所占据的市场份额则很小。
二代抗组胺药引领市场
抗组胺药根据上市时间先后划分为三代。第一代抗组胺药以马来酸氯苯那敏为代表,该代药物有明显的镇静作用,但中枢神经不良反应明显,嗜睡和乏力是其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并且该类药物还具有抗胆碱能作用,可引起口干、眼干、视力模糊、便秘、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目前,零售市场上的该类产品已不多,两城市仅监测到14个厂家,合计才占据抗过敏用药零售市场的1.38%。
后来进入该零售市场的生产企业几乎都转战第二代抗组胺药。该代药物以氯雷他定、西替利嗪为代表,相比第一代药物,第二代药物副作用更少,几乎无明显的抗胆碱能作用和镇静作用,合计占据抗过敏用药零售市场四成以上的市场份额。两城市抗过敏用药零售市场共监测到个生产企业,而生产二代抗组胺药的企业就有81家,可见二代抗组胺药是今后几年内广泛使用的抗过敏药物。
而近几年才上市的第三代抗组胺药,以地氯雷他定、左西替利嗪为代表,该代相比第二代抗组胺药副作用更轻,并且与红霉素、酮康唑等合用也不会产生心脏毒性,不过现仅占据抗过敏用药零售市场的7.58%。
外资企业称雄
两城市年前五排名都是外资或者合资企业的产品,其中鼻喷雾剂占据了三名。排名第一的是葛兰素史克生产的辅舒良鼻喷雾剂,该产品以明了的广告宣传语“从鼻部有效阻断过敏症状,安稳可靠,不嗜睡”稳占市场一席之地。而相比年,排名不变,市场份额增长2.79个百分点,若能进一步加强终端宣传,做好终端店员培训,相信业绩将更进一步。其余两种鼻喷雾剂分别是阿斯利康制药的雷诺考特鼻喷雾剂和先灵葆雅制药的内舒拿鼻喷雾剂,它们都是用于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和常年性过敏性鼻炎,分别位列第四与第五名。排名第二的是西安杨森药业的氯雷他定片,相比年排名上升一位,但市场份额稍有下滑。紧追其后的是先灵葆雅制药的开瑞坦片,与第二排名的市场份额仅相差0.02个百分点,从而屈居第三名。两品牌竞争很激烈,谁能寻找到产品的新特色,将更容易脱颖而出。
(本文数据来源于米内网。如需更详细数据请致电-垂询。)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