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一组由多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或利用缺陷所引起。长期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器官出现慢性进行性病变、功能减退及衰竭。病情严重或应激时,可发生急性严重代谢紊乱,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高血糖综合征。
临床中主要表现为口渴、容易饿、尿频、体重下降,一般发生于肥胖、喜欢吃大鱼大肉、饮酒的人身上,尤其是有家族遗传史的人一定要提高警惕。糖尿病的危害主要是能引起很多并发症:如视力模糊、皮肤感觉刺痛麻木、肾炎、膀胱炎反复发作、身体出现痈疮等等。近年来,西医在糖尿病的治疗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不足,因为降糖药不能有效阻止并发症,而且长期服用降糖药会导致人体自身的正气一直被消耗,所以中西医结合治疗迫在眉睫。
中医认为糖尿病的发生主要由遗传、平时身体弱、饮食肥甘厚味、过劳等原因引起,发生的病机是阴虚燥热。主要病变脏腑为肺、胃、肾。糖尿病一般情况下,早期很难被发现,因为很多人不会做体检,胃部烧灼,口渴,多尿总以为是胃火太盛,从而吃清火药物损伤胃部。所以平时在生活中一定要控制体重,饮食,当出现口渴,容易饿或尿多的情况时,要查血糖。因为越早发现用中药治疗是能治愈的。
接下来我们看看中医是如何治疗糖尿病的,中医将糖尿病的治疗主要分为5个类型,其实就是按糖尿病发展损伤身体的进程辨证用药的。
肺津耗伤型
口渴、多饮,多尿,多食,烦热,舌红,苔薄黄
方药:消渴方加减(桑白皮、地骨皮、天花粉、麦冬各12克,葛根25克、生地黄15克、黄连6克、黄芩、知母各9克、鸡内金6克,如果乏力可以加生黄芪15克,五味子12克。煮药时一剂煎煮2次,第一次水开30分钟,第二次水开20分钟,两次合起来服用,一剂分早晚2次服用,饭后服用。)本方的症状看好了没有胃部症状。
中成药:玉泉丸、糖尿灵片、消渴丸
胃热炽盛型
多食容易饿,口干、尿频,形体消瘦、胃部灼热,大便干结(与肺热区别的主要症状,说明人体津液亏损已经伤及脾胃),苔黄。
方药:玉女煎加减(生石膏15克、生地黄、葛根各20克,麦冬、玄参、玉竹、石斛、知母、白芍、当归、川芎、栀子各12克,黄连、牛膝、鸡内金各6克。服药方法同上。)
中成药:玉泉丸、糖尿灵片、消渴丸加三黄片、黄连上清片
气阴两虚型
口渴、精神不好,乏力,饮食开始减少,胃中灼热、腹部有下坠感,有时拉稀,舌淡苔少而干。(临床中最常见的症状)
方药:玉女煎合七味白术散(黄芪、生地黄、葛根各20克,太子参、白术、麦冬、玉竹、石斛、五味子、砂仁、知母各15克,当归、白芍、川芎各12克,鸡内金6克。煮药方法同上)
中成药:参精止渴丸、六味益气降糖丸、糖尿乐胶囊、消渴安胶囊、消渴灵片、消渴平片、消糖灵胶囊、养阴降糖片、芪蛭降糖胶囊、十味玉泉胶囊、
参芪降糖片(胶囊)
肾阴亏虚型
口干、乏力、头晕耳鸣、皮肤干燥瘙痒、尿多,尿液浑浊,腰膝酸软,腰部灼热疼痛,舌红苔少。(临床中很常见的类型)
方药:玉女煎合六味地黄丸(黄芪、生地黄、葛根各20克,太子参、白术、麦冬、玉竹、石斛、五味子、砂仁、知母各15克,当归、白芍、川芎各12克,鸡内金6克。煮药方法同上,吃药时加服六味地黄丸,如果眼睛干可将六味地黄丸改为杞菊地黄丸,如果后腰部灼热疼痛,可将六味地黄丸换成知柏地黄丸)
中成药:参精止渴丸、六味益气降糖丸、糖尿乐胶囊、消渴安胶囊、消渴灵片、消渴平片、消糖灵胶囊、养阴降糖片、芪蛭降糖胶囊、十味玉泉胶囊、
参芪降糖片(胶囊)任何一种加六味地黄丸或者知柏地黄丸或者杞菊地黄丸
阴阳两虚型
病太久,口干、乏力、头晕耳鸣、皮肤干燥瘙痒、尿多,尿液浑浊,腰膝酸软,怕冷,阳痿,舌淡白而干。
方药:肾气丸加减(熟地黄、山茱萸、茯苓、枸杞子各15克,山药20克,桂枝、牡丹皮、泽泻、车前子、五味子、当归、白芍、川芎各克12克,制附子6克,鸡内金6克。煮药方法同上。如果眼睛干,可以加服石斛夜光丸)
中成药:消渴安胶囊、养阴降糖片、芪蛭降糖胶囊加服金匮肾气丸或桂附地黄丸(其他降糖药中含有天花粉不能与肾气丸或桂附地黄丸同时服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