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伤寒论9颈椎病的良方

人人都可以是中医9)

15、太阳病,项背强几几者,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今天所说的条论,其实比较简单,但是这里了提出的问题其实对于很多人都是会有的,尤其是很多长期在电脑或者文案工作时间比较长的朋友们。因为这里其实谈到的问题不一定非要与外感有关系。

首先太阳病,大家都很了解了,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但是这里的太阳病出现了新的兼病症。那就是“项背强几几”。太阳病的一个症状就是项背强痛。主要是太阳经从头沿着脖子后面到后背的经脉走向的区域会疼痛。但是这里没有强调“疼痛”。虽然没有强调,但是是可以有这个症状存在的,因为本来就是以“太阳病”为前提的。所以不用叙述疼痛的问题。

太阳病,汗出恶风,本来就可以确定是太阳中风的桂枝汤证。这里多了项背强几几。也可以理解成是太阳中风的桂枝汤证的一个兼病症。

这里没有叙述脉的情况。但是可以很明了的明白应该是太阳中风脉浮缓的情况多。因为桂枝汤本来就是个增强身体的一个补剂,所以脉应该是无力而浮缓。

“几几”读音同“紧紧”。在历史中这个词的读音多是shushu(殊)后面列举中清末吕震名也是这样解释的。其实这个来自成无己写《注解伤寒论》时候给的解释。说是形容一种小鸟,刚刚学习飞而飞不起来的时候脖子的样子,所以以后的经方家多数都承认成无己的注解。我这里是遵循当代经方家郝万山老师的解释。我觉得这个是更合理的解释。

其实在这里对于初学者不要太较真这个字的字面意思。临床上就是病人胸背部以及脖子不得紧,拘紧而不能自由转动,好像被束缚住一样紧绷绷的感觉。很多早起落枕的朋友感觉会更强烈一些。总之这里描述的项背强几几就是这么个意思。

但是胡希恕老师说是一种肌肉痉挛的状态,严重的会背弓反张。这个问题恐怕是以后要学习的“痉病”的情况。以后在学习《金匮要略》的时候会专门谈到这个病。这个也常见,很多小孩高烧以后会有高热惊厥的情况。

“反汗出恶风者,”这里的“反”字。需要解释一下。也就是说本来不应该有汗出恶风的太阳中风的症状的。为什么呢?一般项背强几几,多数都是被寒邪束缚经腧,因为是寒邪有收引的作用,所以束缚的感觉会很重。这种情况是不会有“汗出恶风”,应该是“无汗恶风”的情况最多。这也是为了和以后要学习的“葛根汤”的条论加以区别。那一条是:太阳病,背项强几几,无汗恶风者,葛根汤主之。这里用“反”汗出恶风,也是强调了两个汤剂的本质区别,无汗用葛根汤。这里有汗就用桂枝汤加葛根来解决。

本质上也就是前面文章里强调的,桂枝汤与麻黄汤的一个重要的区别,就是“汗出”与“无汗”,在桂枝汤与麻黄汤的区别下有一个相同的症状就是:项背强几几。这个问题只有一个药能解决那就是“葛根”。

这个情况很多的经方家认为是邪气陷入太阳经腧,也有的人认为是太阳陷入阳明经腧的情况。其实不用那么理解。大家只有记住“项背”不舒服就可以,根据有汗无汗来选择是桂枝汤加葛根还是麻黄汤加葛根。

这个药要加以说明。临床葛根有两种,一种是粉葛根,长得有点象茯苓。尤其是切块的时候。还有一种是柴葛根,表面有点发黄灰色。两个药前者生津液的能力强,后者解肌解表的能力强。现在有的药店里两个药是不分的。我在临床都是用粉葛根多。

葛根:甘辛、性凉;归肺、胃经,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

这个是对葛根的表象的理解。通过不断的学习大家逐渐会使用葛根这味药。大概其功效与作用有这么几点。

一、升阳发表祛风解肌。也就是可以帮助麻黄或者桂枝驱赶表邪。

二、疏通经络。帮助疏通肌表的经络,去除经络的风寒凝滞,解除肌肉拘紧。

三、生津液,使津液上升而滋润经络经筋。

所以能帮助解除肌表的热邪,透发肌表的津液而达到治疗皮肤的风疹的作用。生津液所以可以止渴。提升身体的水分,所以可以止泻。

桂枝加葛根汤方:

葛根四两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

上六味,以水一斗,先煮葛根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复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

现在药店的粉葛根一般不用先煎,因为都是放置很久,不像新采的葛根辛味那么重。不需要像桂枝汤一样喝粥,因为葛根本来就可以生津液,不需要喝粥来增加胃里的水分。发汗的情况还是要盖被子出汗,忌口也要像前面讲的桂枝汤一样。

临床这个方子的使用还是比较多的。当然葛根汤也很多,葛根汤里面就是加了一味麻黄。

这个方子使用的时候病人不一定非发热、汗出、恶风。临床很多颈椎病的患者使用这个方子的时候比较多。有时候夏天办公室工作的人被空调吹的颈椎不舒服身上紧巴巴的,可以稍加一些麻黄。平时颈椎不舒服了也可以使用,多数会加一些舒筋活络的药比如威灵仙、鸡血藤、秦艽等,身上平时怕冷的情况可以加制附子。伴有腰腿痛的可以加补肾的药物。有血瘀的情况可酌量加活血药。多数病人在三五剂的情况下颈椎病就会有所缓解。

很多情况下,办公室人员使用电脑,或者一个姿势看书,颈椎或者后背就会不舒服,感觉别扭,这个时候是局部肌肉过于劳累,伤害了一部分津液。所以葛根可以生津液,升津液,再由桂枝汤或者麻黄汤把葛根的津液输送到背部或者颈椎的地方,达到纾解肌肉紧张的效果。

另外,在出汗的情况下,身体很多水分会从血管里出来,而没有完全发出体表,一部分水分会停留在肌肉里,这个水分离开了血管都会变冷,所以肌肉就会紧绷起来,多数时候都想用手捶捶,就会舒服。有的情况汗出的水分会伴随血液的热量透过血管而存留在肌肤与表皮,一遇到风就会很痒,所以葛根就会帮助桂枝汤或者麻黄汤,将肌肉与表皮的津液透发出来,也就达到透疹的效果。葛根有提升阳气的作用,配合桂枝汤麻黄汤从里面将津液推陈出新,肌表的停留的水毒就会被排放出来,所以这个病就会好。

葛根这个药的作用有点趋于向上,向表皮,所以上焦的使用情况比较多。头面部的筋肉痉挛,也会通过葛根输送津液达到疏经活络的效果。

由于葛根有上升的作用,所以对于身体津液少而有呕吐的情况需要加半夏,或者减少用量,或者用天花粉代替葛根。

葛根有生津止渴的作用,临床上消的糖尿病也经常使用这味药。

下面是清代陈士铎对葛根的描述,供大家参阅。

葛根

葛根,味甘,气平,体轻上行,浮而微降,阳中阴也,无毒。入胃足阴明,疗伤寒,发表肌热。又入脾,解燥,生津止渴。解酒毒卒中,却温疟往来寒热,散疮疹止疼,提气,除热蒸。

虽君药而切戒过用,恐耗散人真气也。

或问葛根解寒伤营之圣药,何以有时用之以解营中寒邪,而风邪不肯散,得毋葛根非解营之圣药耶?夫葛根实解寒伤营之圣药也。因人多用,反致伤营之正气,正气伤,而寒邪欺正气之弱,不肯外泄,反致无功。盖葛根轻浮,少用则浮而外散,多用则沉而内降矣。

或问葛根解肌表之邪,何以仲景张公用之于葛根汤中,以入阳明耶?曰∶葛根原是阳明之药,少用则散肌中之风,多用则解胃中之热,一物而可以两用也。况寒邪由营以入腑,邪入胃中,而未必尽入胃也,半入于胃,而半留于营。用葛根,则营卫不两解乎,此葛根汤所以用葛根也。

或问用葛根以退胃中之邪热,而胃之热不能去,胃之邪不能解,必用石膏白虎汤而后解,似乎葛根非阳明之药也。不知葛根止能退阳明初入之邪,不能退阳明变热之邪,变热之邪,必须用石膏,而不可用葛根,非葛根不是阳明之药也。

或问葛根解肺之燥,何以又入胃中,以解肌中之热,得毋有误乎?非误也。葛根体轻则入肺,下降则入胃,又何疑焉。惟是解胃中之热,即所以解肺中之燥,不可不知其义也。伤寒肺燥者,邪入于胃也。胃热则火炽,火炽则金燥,胃本生肺,过燥,则生肺者转克肺矣。葛根解胃中之热,热解而火息,火息而土之气生,土之气生而金之气亦生,金之气生而肺之燥自解。用一葛根,肺与胃已两治之矣,不必解胃中之热,又去解肺中之燥也。

或问葛根发表除热,而表不能发,热不能除者,何故?此不善用葛根之故也。葛根轻清,少用则遂其性而上行,多用则违其性而下降。夫风邪在外,宜引而外出,不宜引而内入。火邪炎上,宜引而上散,不宜引而下散,乃不少用以遂其性,反多用以违其性,自然风邪不外出而内入,火邪不上散而下攻矣,欲其发表除热得乎,此葛根所以宜善用也。

或疑葛根发表解肌热,与麻黄功用相同,何以麻黄在亡阳之列,而葛根独不之戒耶?盖葛根未尝不能亡阳,但较麻黄则少轻耳,不然,亦何必劝人少用,而不可多用乎哉!

或疑葛根散邪而不补正,今人用之者甚多矣,未见其害人也。曰∶葛根耗人元气,原在无形。天下有形之损,其损小。无形之损,其损大,不可不知也。

或问葛根轻清之味,耗人之元气,亦必不甚,安有损于无形者大乎?夫元气甚微,损伤于无形,从何而知其非大耶?大凡气之重者可防,味浓者可辨。葛根之味则淡也,气则微也,宜乎世不用信之,然药实闻诸异人之言,故告世共知之,诚以淡之中而有危,微微之内而有死法,杀人于气味之外耳。(陈士铎《本草新编》)

《本草经疏》:"葛根,解散阳明温病热邪主要药也,故主消渴,身大热,热壅胸膈作呕吐。发散而升,风药之性也,故主诸痹。""伤寒头痛兼项强腰脊痛,及遍身骨疼者,足太阳也,邪犹未入阳明,故无渴证,不宜服。

这里的劲椎病的使用,多数都是太阳病的情况。所以古人对葛根的理解也有不到位的情况。

下面是陈修园对本条的论述,供大家参阅。

14、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桂枝加葛根汤方:

葛根四两、麻黄三两(去节)、芍药二两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桂枝二两(去皮)。

上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

虽然病在太阳之肌腠,桂枝汤为切当,若太阳经输之病,专用桂枝汤原方,恐未能丝丝入扣。《内经》云:邪入于输,腰脊乃强。

盖太阳之经输在背。太阳病.项背不舒而强如短羽之鸟,欲飞而不能飞,其状几几,是邪入太阳之经输也。

夫邪之中人,始于皮毛,次及肌络,次及经输。

今者邪入经输,则经输实而皮毛虚,故反汗出而恶风,视桂枝证同而不同者,非得葛根入土最深,其藤延蔓似络,领桂枝直入肌络之内,而还出于肌肤之外者,不能捷效。必以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此一节言太阳经输之证,亦承上节推广桂枝汤之用而不泥其方。(陈修园)

桂枝加葛根汤

桂枝汤原方.加葛根四两.桂枝芍药各减一两.余同.

上六味.以水一斗.先煮葛根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

经云.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此方主之.按太阳病头项强痛.强不及背.项背强几几五字连读,几几音殊.鸟之短羽者.动则引颈几几然.

形容病患俯仰不能自如之状.

此属太阳兼阳明之象.汗出恶风.太阳未罢.故仍以桂枝为主方.加葛根者.恐邪气愈转愈深.亟伐阳明之邪也.(吕震名)

远古中医

年1月26日星期五晚

给中医一个机会,还您一份奇迹!

远古中医

远古中医

赞赏

人赞赏

长按







































北京皮肤白癜风
白癜风药膏有哪几种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ianhuafena.com/tfgj/26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