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中药的性能
何谓中药药性?中药的性能又称药性,是指中药具有的若干特性,又称为中药的偏性。其主要内容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
细目一:四气
要点一: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四气
四气,也称四性,即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它反映药物在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方面的作用性质,是说明药物作用性质的重要概念之一。
药性寒热温凉,是从药物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应概括出来的,是与所治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对应的。
故药性的确定是以用药反应为依据,病证寒热为基准。
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一般属于寒性或凉性,如黄芩,板蓝根对于发热口渴、咽痛等热证有清热解毒作用,表明这两种药物具有寒性。
能够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一般属于温性或热性,如附子、干姜对于腹中冷痛、四肢厥冷、脉沉无力等寒证有温中散寒作用,表明这两种药物具有热性。
四性以外还有一类平性药,它是指寒热界限不很明显、药性平和、作用较和缓的一类药。如党参、山药、甘草等。
平性是相对而言的,而不是绝对的,也有偏凉、偏温的不同,因此仍称四气(性)而不称五气(性)。
要点二:四气的作用及适应证
(1)寒凉药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滋阴除蒸、泻热通便、清热利尿、清化热痰、清心开窍、凉肝息风等作用;
(2)温热药具有温里散寒、暖肝散结、补火助阳、温阳利水、温经通络、引火归原、回阳救逆等作用。
练习题
1、石膏的性味:
A.辛、甘,大寒
B.苦、辛,大寒
C.苦、甘,寒
D.苦、辛,寒
E.辛、甘,凉
答案A
2、石膏不具有的功效是:
A.清热泻火
B.除烦止呕
C.除烦止渴
D.收敛生肌
E.清热收敛
答案B
3、善清泻肺胃二经气分实热的要药是:
A.寒水石
B.知母
C.石膏
D.天花粉
E.栀子
答案C
第二单元
细目一:中药作用的基本原理
要点一:中药的作用
(1)中药的作用是指中药对机体的影响,或机体对药物的反应。
(2)包括:治疗作用和不良作用。治疗作用又称为中药的功效,不良作用包括副作用和毒性反应。
要点二:不良作用
(1)副作用是指在常用剂量即治疗剂量时出现与治疗需要无关的不适反应,一般较轻微,对机体伤害不大,停药后消失。
(2)治疗作用和副作用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3)正确利用治疗作用,尽量避免不良反应,是临床用药的一条基本原则。
细目二:中药的功效
要点一:功效与主治的关系
(1)主治:指中药所主治的病证,又称为“应用”或“适应症”。
(2)主治是确定功效的依据,功效提示中药的适应范围。如:鱼腥草能治肺痈咳吐脓血,因而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等。
要点二:功效的分类
(1)对因治疗功效
①祛邪,包括:祛风、散寒、除湿、清热等功效。
②扶正,包括:益气、助阳、滋阴、补血等功效。
③调理脏腑,包括:理血、安神、开窍等功效。
④消除病理产物,包括:利水、化瘀、祛痰等功效。
(2)对症治疗功效
如:止痛、止咳、止血、止呕、涩肠止泻等功效。
对症治疗属治标,对因治疗属治本。
练习题
A.元气暴脱、大汗淋漓
B.亡阳欲脱、四肢厥逆
C.神志昏迷、不省人事
D.气虚不足、倦怠乏力
E.肾阳不足、畏寒肢冷
(1)附子、干姜都可治疗的病证是:
(2)附子、肉桂都可治疗的病证是:
答案(1)B(2)E
A.少阳头痛
B.厥阴头痛
C.风寒头痛
D.风湿头痛
E.瘀血头痛
(3)细辛可以治疗:
(4)吴茱萸可以治疗:
答案(3)C(4)B
A.附子
B.吴茱萸
C.小茴香
D.丁香
E.荜澄茄
(5)具有温中降逆、温肾助阳功效的药是:
(6)具有祛寒止痛、理气和胃功效的药是:
答案(5)D(6)C
第三单元
细目一:中药配伍的意义
要点:中药配伍的意义
通过配伍,能增强药物的疗效。
如麻黄配桂枝,增强发汗解表的作用。
扩大治疗范围,适应复杂病情。
通过配伍,减少不良反应。
如半夏配生姜,半夏的毒性被生姜所降低或消除。
细目二:中药配伍的内容
要点一:各种配伍关系的意义
“七情配伍”,又称配伍七情、药物七情。除“单行”外,皆从双元配伍用药角度,论述单味中药通过简单配伍后的性效变化规律。
它高度概括了中药临床应用的7种基本规律,是中医遣药组方的基础。
练习题
1、下列可用于治疗久咳、失音的药物是
A苏子
B罂粟壳
C白芥子
D诃子
E川贝母
答案:D
2、下列具有升浮性质的性味是
A甘辛凉
B辛苦热
C辛甘温
D淡甘寒
E辛苦寒
答案:C
3、下列既能清热平肝,又能熄风止痉的药物是
A夏枯草
B刺蒺藜
C钩藤
D白菊花
E决明子
答案:C
来源:网络
以上是“中西医执业医师考试中药学考点:药性理论”的全部内容,由小轩轩为您整理,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还不错,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