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葵
〔拉丁学名:Semiaquilegiaadoxoides(DC.)Makino〕是毛茛科天葵属多年生小草本植物,块根长达2厘米,外皮棕黑色。茎高可达32厘米,基生叶为掌状三出复叶;叶片轮廓卵圆形至肾形,小叶扇状菱形或倒卵状菱形,两面均无毛;叶柄长可达12厘米,茎生叶与基生叶相似,惟较小。花小,苞片小,倒披针形至倒卵圆形,花梗纤细,萼片白色,常带淡紫色,狭椭圆形,花瓣匙形,与花丝近等长;蓇葖卵状长椭圆形,表面具凸起的横向脉纹,种子卵状椭圆形,3-4月开花,4-5月结果。
别称
紫背天葵、雷丸草、夏无踪、小乌头、老鼠屎草、旱铜钱草
产地生境
分布于中国四川、贵州、湖北、湖南、广西北部、江西、福建、浙江、江苏、安徽、陕西南部。日本也有分布。生海拔-米间的疏林下、路旁或山谷地的较阴处。
生长习性
天葵是耐寒怕热的植物,生长期是每年的9月至次年的6月,秋季萌发后基生叶越冬,越冬后抽苔开花,花期3~4月,果期4~5月,6月初倒苗,以膨大的主根越夏。天葵种子萌发植株的次年初春主根开始膨大,以后每年秋季从膨大的根头顶部萌发新植株,野生状态下未见无性生殖。
喜阴湿,常野生于低山区路边和隙地荫蔽处。忌积水,以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壤土栽培为好。
主要价值
性味:甘苦,寒。
①《滇南本草》:性寒,味苦辛。
②《本草求原》:甘淡,平。
③《浙江民间草药》:性寒,味酸,有毒。
归经:《四川中药志》:入脾,小肠、膀胱三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治痈肿,瘰疬,疔疮,淋浊,带下,肺虚咳嗽,疝气,癫痫,小儿惊风,痔疮,跌打损伤。毒蛇咬伤。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育苗移栽法。5月采收种子,用潮湿细沙层积贮藏9-10月播种。撒播,然后覆土,稍加镇压,育苗1年,第2年9-10月,挖根移栽,行株距为18cm×3cm,每行可交叉种两行,薄覆细土,上盖农家有机肥,最后盖草。田间管理,出苗后,揭去盖草,追淡粪水1-2次,以后拔草2-3次,5月倒苗后,暂停管理。
长丰益盛
I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