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液经方药物志(二):栝楼根(中)
林泉成
湖南中医院
重症医学科(中心ICU)
前言:
读仲圣书而不先辨本草,犹航断港绝潢而望至于海也。夫辨本草者,医学之始基,实致知之止境,圣人列明辨于学问思之后,其功自非易致。(周岩《本草思辨录·序》)
汉末张仲景《金匮要略》及《伤寒论》中诸方,大半皆三代以前遗法,其用药之义,与《本经》吻合无间。审病施方,应验如响。自唐以后,药性不明,方多自撰,如《千金方》、《外台秘要》之属,执药治病,气性虽不相背,而变化已鲜沿及。宋元药品日增,性未研极,师心自用,谬误相仍。即用本经诸种,其精微妙义,多所遗漏。是以方不成方,药非其药,间有效用,亦偶中而非可取。必良由本经之不讲故也。(徐大椿《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序》)
2.《伤寒卒病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第40条:“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若渴,去半夏,加栝楼根三两。”
3.《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第三》:“百合病,渴不差者,栝蒌牡蛎散主之。”栝楼根、牡蛎各等份。
4.《伤寒卒病论·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第条:“大病差后,从腰以下有水气者,牡蛎泽泻散主之。”栝楼根与其他药物各等份。
5.《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小便不利,有水气,其人苦渴,栝楼瞿麦丸主之。”栝楼根二两。
以上诸方用栝楼根主治在渴,生津润燥以止渴。苦寒,主治在里阳。可随证配伍于太阳阳明、少阳阳明、厥阴等病证。
6.《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此为痉,栝蒌桂枝汤主之。
栝楼根二两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
上六味,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取微汗。汗不出,食顷,啜热粥发之。”
用栝楼根最索解不得者,无如栝楼桂枝汤。历代绝大多数医家、注家皆言,栝楼根生津止渴,解痉。如《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冯世纶主编,)中说,栝楼根,性味苦寒,引《本经》条文,可见是一强壮性的滋润解热药,本方(栝楼桂枝汤)用之取其滋润组织枯燥的作用,以治桂枝汤证而身痉挛拘急者。《解读张仲景医学经方六经类方证》除重复上述说法,再言太阳病脉当浮,今见脉沉迟,由此可知为组织枯燥的痉病,应以栝楼桂枝汤主之。大同小异,只不过换了几个词,未明确说明为什么栝楼根可以解痉,难道因为柔痉有津液不足,栝楼根可以生津润燥强壮,栝楼桂枝汤就可以止痉吗?
再看胡老本人说法:“柔痉,太阳中风桂枝汤证,还是用桂枝汤,但是由于痉是有热而津液枯燥,所以才加栝楼根。这栝楼根是苦寒、解渴、润燥,就是组织过于枯燥,那么再有发热,就要搐。所现的还是桂枝汤证,所以还是用桂枝汤。那么由于组织枯燥,他用一种苦寒、润燥,就当做滋阴,就是润燥生津液,缓解组织枯燥,这搐当然可以结束了。”通过条文分析我们得知,柔痉是里有热而津液枯燥,却不能说“里有热而津液枯燥是柔痉”。所以中医辨证论治吊诡的一点就在于,病因和病机往往是混同的。绝大多数情况下所谓的病因其实是病机。柔痉的病因是有热而津液枯燥,本质上这种所谓的病因其实是病机。因为有热而津液枯燥和痉挛之间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但正是因为针对了病机,所以方证对应是有效的。
中医的辨证求因,本质其实是辨证求机。六淫之风寒暑湿燥火本质不是病因,环境因素充其量只是发病的诱因,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变化的根本。所以六淫是机体阴阳气血发生了失衡表现于外的临床表现,医生通过四诊来诊断病机,这种病机也可以说是患者当时所处的病理状态。如果临床医生能够纠正这种病机或者阴阳失衡的病理状态,就有可能会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以痉挛为例,里热而津液枯燥和痉挛之间并不一定有因此即彼的因果关系,里热而津液枯竭不一定会导致柔痉,也可以导致出血,咳嗽,少尿,胸痛,头痛,痉挛的病机也可以是里实热,少阳,少阴,太阴,厥阴,合并病。换句话说,痉挛的病机是里热而津液枯竭,滋阴润燥的栝楼根可以针对里热津虚引起的症状,但何以清热生津就可止痉?历代医家无不是讲因为解决了里热津虚,所以就解决了痉挛。
所以,余意胡老的那句话的完整意思应该是“痉(的病机)是有热而津液枯燥,所以才加栝楼根,这栝楼根是苦寒、解渴、润燥。”而“(柔痉)就是组织过于枯燥,那么再有发热,就要搐”的因果关系是不成立的。即使因果关系成立,即使痉挛的病机是里热津枯,栝楼根止痉的原因就是清热生津吗?所以清热生津的药物都可以止痉?沙参,百合,玉竹,知母,麦冬,玄参都可以清热滋阴生津,缓解组织枯燥,仲景为什么不用知母桂枝汤、麦冬桂枝汤、生地桂枝汤、玄参桂枝汤?因为他们虽然可以清热生津,缓解津液枯燥,却不能止痉。“那么由于组织枯燥,他用一种苦寒、润燥,就当做滋阴,就是润燥生津液,缓解组织枯燥,这搐当然可以结束了”这句话仍然不能解释栝楼根何以止痉。不过就连著名的金匮大家尤怡在《心典》里也只是隐晦地说“一加葛根以助其散,一加栝楼根兼滋其内”,言外之意还是因为可以滋其内所以就可以止痉。
《胡希恕金匮要略学习笔记》“若此以太阳中风的形式以津液虚损,组织枯燥,再加有热而致的痉病,主以栝楼桂枝汤”就是对胡老的亦步亦趋了。段老师认为栝楼根为治痉的主药,用量不可太小,少用无效,这是来自胡老的认识。“因为栝楼根是主药,所以叫栝楼桂枝汤,而不叫桂枝加栝楼汤”,栝楼根是治痉主药,且置于方首,所以就叫栝楼桂枝汤而不是桂枝汤加栝楼是很有道理的,日本著名汉方医学家,汤本求真的学生大冢敬节也认为是栝楼根在起主药作用的原因,但亦未解释栝楼根为何是治痉的主药(《金匮要略研究》)。年9月,日本医师会授予大冢敬节“最高功勋奖”,奖励其为汉方医学发展作出的卓越贡献。这是日本医师会首次为汉方医家颁奖。就是这个人说“以前我们一直向中国学习医学,十年后要让他们向我们学习!”何等骄傲自信。
《金匮要略新解》(何任,年刊)“栝楼根苦平微寒,又泻火清热、解渴滋阴的功效,对发热汗出不恶寒的柔痉有滋阴清热的作用”。
《杂病原旨》(欧阳琦,人民卫生出版社,):“痉病因风伤于外,腠理不固,汗出伤津,筋脉失养,故亦发热自汗而身体强直。……用桂枝汤散风驱邪,加栝楼根以润燥舒筋。其方与桂枝加葛根汤用药仅一味之差,彼重在用葛根以解肌,此重在用栝楼以生津。……刚痉、柔痉……病尚在表,治当以表散为主,只宜以随证加用葛根、栝楼根以舒津、生津而已。”既然彼重用葛根,为何不叫“葛根桂枝汤”,而叫“桂枝加葛根汤”?桂枝加葛根汤证,项背强几几只是其一个附加证,不是病证的主要矛盾;而栝楼桂枝汤证是“身体强,几几然”,从项背到全身,病情明显比桂枝加葛根汤严重,已上升为病证的主要方面,所以栝楼置于方首、药首以示提醒。
《金匮篇解》(程门雪,人民卫生出版社,):“刚痉、柔痉二证,历代注者均无正确之解释,葫芦依样,人云亦云,与学者以莫大误会。……桂枝治太阳之柔证,其中甘、芍已能生津和荣,更主栝楼根生津清热润燥为君,治兼见之痉病也。”程老说的实在,要说葫芦依样,人云亦云,要怪也怪不得历代医家注家,只因条文描述太过于简单,要么怎么叫“要略”呢,况且战乱、传抄、辑复、流传过程中不免有文字脱错,客观问题无法避免,主观问题却也并非有意,实在不忍苛责。痉病既然为兼见,莫如称桂枝加栝楼汤。
“太阳病,其证备,是指太阳中风,头痛、发热、汗出之证都已具备……栝楼根清热滋液,和桂枝汤以调和荣卫,故主治之。方中栝楼根当依古本用三两,桂枝依古本去皮为宜……本条证与《伤寒论》太阳病桂枝加葛根汤证很相似,彼轻此重,彼邪胜于表,故加葛根,重在解肌;此则津伤于里,故加栝楼根,重在滋液。”《金匮要略浅述》(谭日强,人民卫生出版社,)柔痉是太阳阳明合病,病机是里热津亏而合并外感,而且津亏较严重,所以谭老才会说栝楼根当用三两,胡希恕老也说在这个方剂里栝楼根起码要用到三四两,英雄所见略同,所以柔痉是必有口渴的,不言而意在其中。
“太阳中风唯独痉病的时候,它不恶风,痉病是热,热而汗出,上面讲的温病、阳明病篇都有,所以它以太阳中风为有不同,但也必须有痉,不痉而发热、汗出、不恶寒是温病,也不能说他就是痉。”(《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学苑出版社,)这就有意思了,为什么太阳中风唯独痉病的时候不恶寒,因为条文里说了“太阳病,发热汗出,而不恶寒,名曰柔痉”?既然很多条文都能突破,逼近仲景本意(尤其柴胡桂枝干姜汤条辨析尤为精彩),为何百密一疏?其实谁都不是神仙圣贤,很多条文胡老都是想了又想,改了又改,从不轻易发表,严格严谨严密,这才是学者宗师的品格。而且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也说的明白,刚痉中“反恶寒”疑“反”为衍文;柔痉中“而不恶寒”,《诸病源候论》中无“不”字,《脉经》“不恶寒”下有细注“一云恶寒”,这是其一。其二,通读《痉湿暍篇》可以明确,痉病起于太阳,则必有恶寒,“发汗太多”,“下之复发汗”,疮家发汗等误治导致病变入里化热伤津后则无恶寒(大承气汤证),外证未解则恶寒,昭明无误。其三,谭老未言是否恶寒,但其实既然都说太阳病证备了,怎么会没有不恶风寒呢???《伤寒论》第1、2条“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啬啬恶寒,淅淅恶风是太阳病证备所必有的,程度轻重不同而已,仲景已明言。其四,《伤寒论》第6条“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条“阳明病外证云何?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如果痉病出现发热,汗出,恶热,口渴,不恶寒等临床表现,这是什么?是完全的里热阳明!阳明里热怎能用辛温的桂枝汤?!“桂枝下咽,阳盛则毙”!
胡老都这么说了,其后出版的所有关于胡冯段张的书基本都宗其意,甚至在“悦读中医”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圆白癜风抗白梦白癜风标本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