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白癜风 http://m.39.net/pf/a_7107858.html作者简介:陈军帆,男,浙江温州人,中医学硕士,执业中医师,出生于五代中医世家,方证学者,主要研究《伤寒论》、《金匮要略》,对汉方及腹诊亦微有涉略。前言:为医者,先善医技,尚能谈医理,否则徒为纸上谈兵耳。临床实用口诀的特点,便是拿来就可以直接用之临床,笔者在跟诊良师、会谈同道、研读典籍过程中对临床口诀多有记录,故分享于此。1.患者诉身体有紧绷感或者全身发紧的感觉,如果脉象浮者,要考虑有表证,需要用解表剂,之所以这么讲,是因为很多表证刚开始虽然会有发热、恶寒,但这些症状解除后,表证可能还停留在人体肌表,几个月好几年都有可能。对于表证的认识,不能受病程长短所局限。2.芎归胶艾汤并不只用于治疗月经崩漏和月经过多,只要是寒性的下焦出血均可应用,在日本,此方广泛应用于痔疮出血、尿血、便血等病症。此方因为含有地黄,所以如果有大便稀溏、纳差、胃胀等肠胃虚弱的患者,有两种措施,第一种是加炮姜,既温胃又止血。第二种是日本汉方家的经验,使用四味药版本的芎归胶艾汤,也就是川芎、当归、阿胶和艾叶,同样有效。3.经方中的治渴五药。石膏适用于口渴严重,欲饮冷水,汗出的病性属实证的情况。天花粉带滋润特性,其口渴可兼口中发粘,肌肉痉挛的表现。麦冬和天花粉同属滋润型治渴药,而此药擅长于润咽喉肺部之渴,即干咳少痰等。地黄亦治渴,其针对烦热、少腹不仁之渴为佳。尚有人参之渴,必兼心下痞硬、纳差之象。4.在外感病中,病人发热、恶风,常会伴有倦怠乏力,懒卧于床这种类似少阴“但欲寐”的表现,此时需要看脉象,若脉浮者,尚在太阳,此无力感乃邪气抗于表所致,发汗既可。但若脉沉者,兼有少阴,需要搭配附子。所以,在外感热病中,脉象对于鉴别虚实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在慢性杂病中,腹证和体质状态是鉴别虚实的关键。5.外感发热患者,若出现小便频数,一般不可单纯发汗,需要配合附子。此条经验来源于胡希恕之见地,其认为发汗最伤津液,本就小便多,定虚配伍附子以固下焦津液,充上焦作汗之资。6.如何判断月经量是否正常,这么问患者:您来月经时有没有那种涌出来的感觉,如果有就是正常,如果没有,就是月经过少。7.胃痛的患者卧位时压胃脘部无不适,但站立压之,胃脘部压痛剧烈,腹直肌变得紧张,并且胃痛还放射到左侧肩胛部、胸胁部,是典型的延年半夏汤的方证。此证又称“打肩综合症”,即捶打肩膀部感觉胃痛缓解者。8.咳嗽如果伴有心下到中脘部的不适,有可能是食咳证,需要询问其饮食病史,藿香正气散是治疗这种特殊咳嗽的方剂。9.临床上常见这么一种呕吐病,吃啥吐啥,用各种半夏剂,比如小半夏汤、大半夏汤都无效的,需要按腹部,如果腹大满,有抵抗,用大黄甘草汤。若心下痞硬,腹部软,大便溏薄的,用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此方临床很容易被忽视,条文言其主治:寒格,饮食入口即吐。《方涵口诀》:此方治疗呕吐不受食,与半夏、生姜诸止呕药无寸效者。10.瓜蒌枳实汤是一首治疗热性咳喘常见方,其咳嗽的特点是痰黏难咳,并且伴有胸部的满闷疼痛,《经验笔记》记载:喘急、胸痛、咳嗽、小便赤、脉实为本方应用指证,若只管喘急胸痛,不问脉和小便颜色,则不能解除痛苦,就是说此方适用于实热证。汉方家亦多用此方,根据其临床发现,适合此方的患者多有吸烟史,有医家仅凭吸烟多年、咳嗽痰稠用此方,亦奏效。陈军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