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祥徵先生一则医案的启示

著名经方家冯世纶教授主编的《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胡希恕》中曾记载一个案例:“瓜蒌薤白治遗精疑”,其中说道:“诊余,胡老谈及自己的老师一事,上中学时,胡老曾患遗精病,王祥徴老师开了瓜蒌薤白加四逆散、山栀,服一剂即愈,至今百思不得其解。”

从这则医案可以看出,王祥徵先生深谙《伤寒论》经方法度实质,是拓展应用经方辨治的高手。为什么呢?

遗精在《金匮要略》中称之为“失精”,多为虚劳而阴阳失调、心神不敛所致,虚劳有寒证亦有热证,上中学的年轻人遗精,劳心过度,津血虚而火郁上焦,那个年代多生活艰难而胃虚停饮生痰,痰热互结,郁于三焦,致使中上焦气机结滞不通,津液不得下,胃虚不和不制,下焦精室扰动不固而失精。为少阳阳明太阴合病,属厥阴。患者所急所苦的核心病机为痰热蕴结而三焦气机阻滞,心神受阻不敛,精室不固而遗。所以,王祥徵先生之疏方,实际上是主方为四逆散,加瓜蒌、薤白和山栀,效如桴鼓。

《伤寒论》条:“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四逆散属柴胡类方,为少阳阳明合病方,功能介乎于大、小柴胡汤之间。

柴胡入少阳,通表透里,功在清散郁火,祛寒热邪气,推陈致新;枳实入阳明,通补兼施,功在行气破积,除寒热结,通畅气机;芍药入阳明,水火并治,功在祛郁热,通结滞,敷布津液、除血痹,利尿化饮;炙甘草入六经,调和阴阳,功在养胃补津,解郁热。柴胡、枳实、芍药、甘草四味,破郁积、通结滞而调气机,上清郁火而下推陈致新,外助卫津而内除血痹,中养胃气而兼入血分。其配伍严谨而圆融,阴阳相合,升降相因,通补兼施,虚实同疗,水火并治,气血同调,是为千古绝配。其功能为:破郁积、通结滞而调气机,上清郁火而下推陈致新,外助卫津而内除血痹,中养胃气而兼入血分。

或然症中有“泄利下重者,先以水五升,煮薤白三升”,说明下焦痰浊留滞者,可加薤白通阳散结祛浊,下气行滞。

《本经》谓薤白:《本经》说薤白:“味辛温。主金疮,疮败。轻身不老,耐饥。”《别录》谓薤白:“味苦,无毒。除寒热,去水气,温中,散结。”

《本经》记载有栝楼根:“味苦寒,主消渴,身热,烦满,大热,补虚安中,续绝伤。一名地楼。”这里所说的“地楼”即指栝楼,说明《本经》认为栝楼的性味主治与栝楼根基本相同。明代贾所学在《药品化义》中说:“瓜蒌仁体润能去燥,性滑能利窍。……若郁痰浊,老痰胶,顽痰韧,食痰粘,皆滞于内不得升降,致成气逆胸闷,咳嗽烦渴少津,滑润之力以涤膈间垢腻,则痰消气降,胸宽嗽宁,渴止津生,无不奏效。”

由上述论述可知,栝楼甘寒,有清化痰热内结,补虚安中除烦之功。薤白温中散寒祛痰湿,该案遗精在于下焦痰热互结而扰动精室,加薤白即可温中顾护胃气而制下,又能通散邪浊结滞。

《本经》说栀子:“味苦寒。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面赤酒疱皶鼻,白癞、赤癞、疮疡。”从《本经》论述来看,栀子既能清热除烦,又能祛除湿热内扰。

这三味药药症配伍严谨,寒温并用,互为反佐,既和胃温中调畅气机而制下,又清热通滞,散寒祛痰浊,一般对于寒热错杂之证,非反佐则无以调和之。

王祥徵先生的辨证用方机巧值得我们深思。

毛进军学术特色及治疗专长

毛进军,主任中医师。就职于河南省医院中西医结合科,河南省驻马店市名中医,河南省驻马店市仲景医学学会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古代经典名方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国内实力派经方临床家。

学术特色:对医圣张仲景《伤寒》经方医学有深入的学习、研究、思考和实践,并有独特的见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国内中医经方界有一定的知名度,在经方医学研究和应用中立足临床实战,形成了独特的《伤寒》六经脉证病机辨治学术思想:“六经为法,方证为宗,胃气为本,津血为用,法重主机,方机相应”,六经辨证独重核心病机,擅长应用纯经方辨治外感、内伤杂病及慢性疑难重证,辨证察机精准,见效快而且疗效好,屡起沉疴锢疾。

撰写出版有《思考经方》《经方心得》《经方活用心法》等经方医学专著,畅销全国,书中有独特的见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经方辨治专长:经方治疗外感、内伤杂病和慢性疑难病症: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悸),心肌病,心肌炎,肺心病,高血压病,心血管神经症,脑中风(脑梗塞,脑出血及中风后遗症),头痛、眩晕,糖尿病及并发症,咳嗽、喘证,胃痛(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腹痛,腹满,腹泻,胁痛(胆囊炎、胆结石),颈肩腰腿痛,内伤发热,失眠,水肿,泌尿系感染,虚劳,汗证,癌症及放化疗后治疗等。

作者声明

1、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ianhuafena.com/tfls/784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