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的中医疗法

乌鲁木齐治疗白癜风最好的 http://m.39.net/pf/a_4603781.html

??上期我们一起学习了痛风的相关知识,现在我们不妨温故而知新??

春节过后,痛风患者激增,究竟如何有效对抗痛风?

很多有痛风或(和)高尿酸血症困扰的朋友不得不服用“秋水仙碱”、“别嘌醇”、“非布司他”等药物,服用的同时又对其所伴随的不良反应有所顾忌,都想寻求“绿色无害”的中医治疗方法。

今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痛风的中医治疗手段

早在古代,中医学史上就有“痛风”这个病名,且历代医家对“痛风”也有所论述。

元·朱丹溪《格致余论》就曾列痛风专篇,云:“痛风者,大率因血受热已自沸腾,其后或涉水或立湿地……寒凉外搏,热血得寒,汗浊凝滞,所以作痛,夜则痛甚,行于阳也。”

明·张景岳《景岳全书·脚气》中认为,外是阴寒水湿,今湿邪袭人皮肉筋脉;内由平素肥甘过度,湿壅下焦;寒与湿邪相结郁而化热,停留肌肤……病变部位红肿潮热,久则骨蚀。

清·林佩琴《类症治裁》:“痛风,痛痹之一症也,……初因风寒湿郁痹阴分,久则化热致痛,至夜更剧。”同时现代医学所讲的痛风还相当于中医的“痛痹”、“历节”、“脚气”等症。

痛风的中医病因病机

1、先天禀赋异常

先天禀赋异常即包含现代所称的遗传缺陷因素,与肾关系最为密切。禀赋异常,肾精不足,正气虚弱,腠理疏松,卫外不固,易受风寒湿热之邪侵袭,且在感受外邪之后,易致肌肉、关节、经络痹阻而形成痹证,出现关节剧痛,迁延难愈。

2、饮食饥饱失调

恣食肥甘厚味,嗜饮酒菜油腻,或饥饱不调,安逸少动,损伤脾胃,阻碍气机,中焦运化失职则聚湿生痰,痰湿内阻日久生热,湿热痹阻经络关节则酿成痛风之症。

3、外感寒湿之邪

居处潮湿,涉水冒雨,或气候骤变,感受寒冷,风寒温邪乘虚侵袭机体,注于经络,留于关节,致气血痹阻而痛风关节之症剧作。

4、病久酿痰成瘀

罹患其他疾病或痹症日久不愈,气血运行不畅日甚,酿成瘀血痰浊,瘀血痰浊阻痹经络关节,可在皮肤、关节周围形成结节,导致关节肿大,屈伸不利等症。痹久则气血亏虚,复感邪则可中经络及脏腑,出现脏腑痹症候。

痛风的中医疗法

内治法

湿热蕴结型

临床特点单个或多个关节突然红、肿、热、痛,痛甚拒按,活动受限,局部触之灼热,得凉略缓,多侵犯第一跖趾关节。伴烦躁不安,甚则半夜痛醒难以入睡,口干或口苦,小便黄,男子会阴湿痒,女子白带色黄量多,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多见于痛风的急性发作期。

主方龙胆泻肝汤合四妙丸

常用药与剂量龙胆草5~10g,黄芩10~15g,炒山栀10g,柴胡10g,当归10g,生地黄10~15g,车前子15~30g,泽泻10~15g,通草3g,苍术15~30g,黄柏10g,生薏苡仁15g,怀牛膝或川牛膝15~30g,生甘草5g。热毒炽盛型

临床特点关节红、肿、热、痛,痛甚拒按,活动受限,局部触之灼热,得凉可缓。伴心烦,多汗,口渴欲冷饮,大便干结,舌红赤,苔黄,脉洪大有力。多见于痛风的急性发作期。

主方白虎加桂枝汤或苍术白虎汤常用药与剂量生石膏30~50g,知母10~15g,桂枝5~10g,炙甘草5g,粳米一小把。或苍术15~30g,生石膏30~50g,知母10~15g,炙甘草5g,粳米一小把。瘀热阻滞型

临床特点关节红肿疼痛如针刺样,局部肿胀,屈伸不利。伴皮肤干燥色暗,大便干结,舌质紫黯或有瘀癍,苔薄黄,脉细涩或沉弦。多见于痛风的慢性期。

主方桃红四物汤合五味消毒饮、三妙丸

常用药与剂量桃仁10~15g,红花5g,当归10g,生地黄或熟地黄15~30g,白芍或赤芍15~30g,川芎10~15g,金银花15g,野菊花5~10g,蒲公英5~10g,紫花地丁5~10g,紫背天葵子5~10g,苍术15~30g,黄柏10g,怀牛膝或川牛膝15~30g。脾虚痰浊型

临床特点关节僵硬漫肿不红,局部酸麻胀痛时作时止,活动受限,或关节周围可见黄白色结节,疲劳后关节肿痛明显。伴乏力,面浮足肿,头目眩晕,晨起咯白痰,胸脘痞闷,大便溏稀,每日2、3次,舌胖大,苔白腻,脉缓或弦滑。多见于痛风的慢性期、缓解期。

主方六君子汤合四妙丸

常用药与剂量党参10~15g,白术10~15g,茯苓15~30g,陈皮5~10g,清半夏10g,炙甘草5g,苍术15~30g,黄柏10g,生薏苡仁15g,怀牛膝或川牛膝15~30g。肝肾两虚型

临床特点痛风反复发作,关节痛甚如被杖,关节变形,筋脉拘急,屈伸不利,步履艰难,昼轻夜重。伴气短乏力,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舌嫩红,苔薄少,脉细数或尺脉弱。多见于痛风的慢性期。

主方独活寄生汤

常用药与剂量独活10~15g,桑寄生10~15g,杜仲10~15g,怀牛膝10~15g,细辛3g,秦艽10g,茯苓10~15g,肉桂3~5g,防风10g,川芎10g,党参10~15g,当归10g,白芍药10~15g,熟地黄15~30g,炙甘草5g。

外治法

1.针灸疗法:包括针刺疗法,艾灸疗法、火针疗法、梅花针疗法。通过经穴的刺激能够调节人体的代谢,活血化瘀,促进尿酸的排泄和吸收。

2.中药熏蒸疗法:通过药物离子对患病部位和经络病变区进行有效的渗透,药力直达病灶,可增加病变部位的血液循环。

3..洗浴法:

透骨草、威灵仙、苏木、钩藤等提炼而成的颗粒,每天三次每次一包,用毫升温开水溶解后浸洗患处。

制马钱子、生胆南星、乳香、没药、川乌、虎杖、黄柏、黄岑、大黄冰片。每日一次,水煎药汁外洗患处。

4.敷贴法:

1、金黄散

处方:黄柏、姜黄、白芷、大黄各克,天花粉克,制南星、炒苍术、姜厚朴、陈皮、甘草各克,共研细末混匀。

用法:每次20克用热水调糊局部外敷。

方解:方中胆南星、苍术、厚朴、陈皮、白芷、黄柏、天花粉具有理气通滞化石消肿之功,姜黄、生大黄属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之品。诸药配伍,共奏清热解毒,祛湿消肿活血止痛之功效。

2、清热念痹膏

石膏、忍冬藤各30克,知母、黄柏、苍术、黄连、黄岑、赤芍、延胡索、大黄、栀子各20克,研末醋调匀,制成清热念痹膏,配合药物内服治疗本病,疗效优于单纯服药组。

3、六神丸

取六神丸6-10粒碾成粉末,以食醋调和,外涂于患者的红肿热痛处,适度按摩,每日早晚各一次,配合汤药内服治疗。疗效满意。

4、黄子消痛膏

处方:大黄20克,川芎15克,白芷15克,莱菔子10克,虎杖10克。粉碎过目筛,适量陈醋调膏。

使用方法:取药膏12克敷于双侧涌泉穴,包扎固定。每天换药一次,一周为一个疗程。

痛风是世界十大疑难杂症之一,彻底治愈确非易事。必须理清思路,采取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多管齐下,争取有效控制疾病。但是不要幻想医院会一招制敌,治愈绝不会一蹴而就,需要患者根据自身情况研究摸索,更需要以坚忍不拔的毅力与疾病抗争到底。

文中提及的中医药材对治疗痛风具有一定疗效,但药材具体的服用剂量,煎熬方式以及注意事项必须向中医师进行详细咨询,经过确认后方可服用。切记不可在没有中医师指导的情况下自行用药。避免意外情况发生。

(本文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代表本公众平台的立场。)

??扫描此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ianhuafena.com/tfls/806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