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公益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不可不知的婴幼儿过敏
宝宝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的希望。他们就像春天的小草萌芽而出,充满着蓬勃的生机和活力,但是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也会面临着外界各种危险因素的侵扰,需要爸爸妈妈们精心地呵护,悉心地培育,才能茁壮成长。当然,爸爸妈妈们,最为困惑的是宝宝出现一些特殊的健康问题时怎么办?比如说:食物过敏。
随着全球工业化的进展,过敏性疾病在世界范围内有明显增加趋势,被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是21世纪的流行病。食物过敏在儿童中有相当的发病率,欧洲和美国的资料显示9岁以下儿童食物过敏发病率为5%-8%,学龄前儿童,特别是婴幼儿更容易发生食物过敏,1岁以内婴儿仅牛奶过敏发病率就为2.0%-7.5%。澳大利亚儿童食物过敏总体发病率为3.2%,牛奶过敏为2.0%,鸡蛋过敏为3.2%,花生过敏为1.9%。日本0-12个月婴儿食物过敏的患病率为5.6%~13.1%。国内有研究显示0-24个月的儿童的患病率约5.2%,0-12个月婴儿的患病率为6.1%,其中4-6个月为食物过敏发病的高发年龄段。儿童过敏性疾病的发生有一定的规律性,最早出现的往往是食物过敏,在1岁内出现,2岁或3岁后食物过敏可缓解,但出现支气管哮喘,7-10岁支气管哮喘的发生达到高峰后也出现一个缓解趋势,但继之出现的是变应性鼻炎、变应性结膜炎等。因此也有学者将这一过程描述为过敏历程。食物过敏通常是这一进程的第一步。
一、什么是过敏?婴幼儿过敏有哪些症状表现?
过敏性疾病不是由致病原直接引起的疾病,发病与致病原的多少,机体的强壮程度,也无关系。它是由于机体的过敏性体质,多数有家族遗传史,当遇到对其过敏的物质时迅速发病的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
常见的过敏性疾病有湿疹,荨麻疹,过敏性紫癜,药物过敏,食物过敏(鱼、虾、蟹、蛋类、奶类)、动物皮毛、花粉、尘螨、冷空气、花草、化妆品、市内装修物油漆等多种多样。过敏患者其过敏原相对比较固定,其中的某种过敏源或某几种过敏源,并非对所有能引起过敏的物质都过敏。而这种过敏原对一个患者来说也不是终生的,可能改变也可能消失。
对于婴幼儿过敏的症状,可能有多种表现,常见的有湿疹、腹泻、便秘、鼻炎、哮喘等。不同的宝宝可能有不同的其中一种或多种的症状表现,并且,伴随着宝宝的成长,过敏的症状会随之发生变化。
食物过敏的最先最常见的表现是皮肤和消化道。进食一种食物后,表现为皮肤瘙痒、红斑、局部或全身引发急性荨麻疹,这通常是IgE导致的急性过敏症状。嘴唇、颜面和眼周的急性血管神经性水肿也是过敏急性表现。或出现恶心、急性绞窄样腹痛、呕吐、腹泻等都应考虑为食物过敏。遇到这种情况,及时停掉可疑食物,服用抗过敏药物。
食物引起过敏很多时候表现为慢性症状,但是,正是这些慢性症状不能引起妈妈们的足够重视。比如治疗不见效的胃食道反流症、稀水便且排便次数增多、大便中含有血液和粘液、经常不明原因的腹痛、治疗效果不明显的婴儿肠绞痛、或拒食或厌食、顽固性便秘、肛周红肿、经常苍白且疲惫等。了解急慢性过敏的症状表现目的是为了尽可能从生活中寻找过敏源。遇到这些情况,医院请教免疫科医生,考虑是否与食物过敏有关。
慢性皮肤过敏表现除了瘙痒、红斑外,主要为特异性皮炎(湿疹)。不是所有的湿疹都意味着宝宝过敏了,但是也不能拒绝湿疹与过敏无关,如果发现婴幼儿严重湿疹,及至少一条以下其它症状(胃食道反流症、稀水便且排便次数增多、大便中含有血液和/或粘液、腹痛、婴儿肠绞痛、拒食或厌食、便秘、肛周红肿、增长缓慢、睡眠障碍等),应该怀疑过敏。妈妈们不能明确诊断的,应该请教有经验的儿科医生或者免疫科医生。
过敏时间较长后,可侵袭呼吸道。婴幼儿过敏症状表现有三步曲:
第一步:皮肤表现(湿疹、寻麻疹等)和/或消化道表现(腹泻便秘交替、频繁吐奶、顽固肠绞痛等);
第二步:上呼吸道表现(鼻炎、腺样体肥大等);
第三步:下呼吸道表现(哮喘)。
随孩子长大,湿疹可渐好转至消失,对待这种转归应两方考虑。1、随年龄长大,湿疹真的完全好转。2、流行病学显示约有1/3的婴幼儿过敏会继续加重,经历皮肤(湿疹等)/胃肠道(腹泻等)——上呼吸道(鼻炎、腺样体肥大等)——下呼吸道(哮喘等)三部曲。湿疹娃和哮喘的关联,近年来有研究的结果表明,通过DNA的检测技术,一种基因记分卡可能会帮助预测哪些儿童哮喘患者成年后摆脱哮喘,而哪些人成年后可能会继续有哮喘。
预防和中断过敏三部曲的主要方法是寻找过敏原,并及时去除过敏原。很多家长认为寻找过敏原是非常难办的事情,实际上从生活中耐心寻找,加上过敏原检测,绝对可找到过敏原,包括食物、吸入物和环境接触物。找到过敏原,及时停掉,合理营养,严格回避过敏原至少3-6个月,情况会有明显好转。
此外,宝宝反复出现感冒、咳嗽,不一定考虑是反复“感染”所致。或者比如宝宝一到幼儿园就会出现咳嗽,应考虑过敏所致,比如了解幼儿园饮食和生活环境,结合过敏原检测,查找原因。时间性非常强的咳嗽,也应该考虑与过敏有关。没有哪种感染会定时发作,白天不咳,一到晚间就发作。
对湿疹史或有其它过敏表现的孩子,应有详细的生活记录。对食物过敏,记录每天所有经口进食种类(必须包括任何添加剂和补充剂),湿疹等过敏症状的表现和程度。经2周记录,回顾查找,往往可初步找到原因;对环境过敏,记录出现症状与接触环境之间的关系。过敏来自生活,必须从生活中寻找。
二、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婴幼儿发生过敏的现象?
过敏属环境介导性疾病,并不是先天性遗传性疾病。现在大环境、小环境越来越趋于无菌状况,致人体内正常菌群失调,造成体内过敏状况。越是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过敏人群越多。
近年来婴幼儿过敏的发病迅速增加与以下几方面有关:
(1)宝宝生后头一口接受的是配方奶粉
(2)剖宫产儿增多
(3)家中过于干净,消毒剂的滥用
(4)滥用抗生素
(5)滥用营养品(诸如鱼油DHA等)或补充剂(含奶钙剂)(绝大多数婴儿营养品中含有牛奶)
过于干净会减少进入肠道的细菌,延缓或阻碍了肠道内正常菌群的建立。人体肠道内必须存在细菌。这些细菌不是人体肠道产生的,而是与外界“交流”的结果。过于干净环境导致肠道菌群建立障碍,进食后对食物消化吸收不良,引发肠道不适现象。食物没有被充分消化即被吸收还可引起食物过敏。所以,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干净的环境,但是不是无菌的环境。母乳喂养的方式就是一种有菌的喂养。
有的妈妈会问,是不是农村娃“不干不净”的是不是更不容易过敏呢?其实不是。婴幼儿还是需要一个相对干净的环境,最新一期的儿科学(Pedaitrics)有篇是关于过敏和哮喘,半岁前的孩子,特别是同时患湿疹的孩子,卧室起居室的霉斑增加孩子随后患哮喘的几率,所以说该干净的地方还是要干净。
三、什么母乳喂养的宝宝也会对牛奶过敏呢?
母乳喂养期间出现的牛奶蛋白过敏的成因比较复杂,可能与出生后初期吃过配方粉有关,也可能与母乳喂养期间妈妈的饮食有关。提倡纯母乳喂养方式,不仅仅是以后达到纯母乳喂养方式,而是在于第一口奶就是母乳,且无配方奶进食历史才可以叫做纯母乳喂养。其实,很多宝宝出生后都接受过一些配方奶粉喂养。只要孩子出生后,特别是在母乳喂养前接受过配方奶粉,这就有可能大大增加牛奶蛋白过敏几率。诸位准妈妈应注意,如果孩子出生后真需要额外添加营养,可选用低敏奶粉(也就是部分水解蛋白配方粉)。
当母乳喂养的宝宝出现奶蛋白过敏的现象时,妈妈应该排除其它经口摄入的食物或药物,比如:钙剂、鱼肝油、牛初乳、奶伴侣等。任何经口摄入的食物或药物都可引起过敏。还有,母乳妈妈需要限制自己的饮食,寻找可能出现过敏的原因,比如,母乳妈妈可以停止食用牛奶、鸡蛋、鱼虾、坚果等高过敏食物做“激发”+“回避”的实验。越小的宝宝进行过敏原或者食物不耐受检测越无效。
有的母乳喂养的妈妈会提出疑问,为何我孩子在出生(小月零)时候吃配方奶没有什么症状,母乳喂养了一段时间后突然被诊断蛋白过敏了呢?过敏分两个阶段:致敏和过敏。出生后如果宝宝先接受了配方奶,体内可出现致敏,也就是体内免疫系统出现异常表现——IgE增高,但人体还没有任何不良表现,因为只有当增高到一定程度时才会表现出过敏症状。实际上,过敏也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有过敏表现前,体内已出现免疫系统异常。没有真正意义上第一次接受哪种食物就会立即过敏的情况。当这种过敏原再次进入人体,才出现皮疹、消化道等过敏表现。所以很多牛奶过敏婴儿生后服过牛奶制品,如配方奶,但是过敏则表现于出生一两个月甚至于更长时间。
现在太多婴儿生后第一口吃的是配方奶。有很多理由:妈妈还没母乳;孩子哭闹;怕孩子出现黄疸;怕孩子营养不够等等。诸不知,第一口接受配方奶可造成牛奶蛋白过敏的开始——致敏。婴儿出生后吸吮妈妈乳房时,会先吞下乳头和乳头周围皮肤上的需氧菌;再乳管内的厌氧菌;接着才可吸到乳汁,这是一个免疫建立的最好的过程,所以,第一口奶是母乳意义重大。
四、生活中最常见的过敏原有哪些?
我国常见的过敏原包括食物和吸入两大类。
(一)食物过敏原:
1.奶及奶制品:牛奶及奶制品是儿童最常见的食物,也是诱发婴幼儿和儿童过敏性疾病的最常见食物变应原,牛奶中含有甲种乳白蛋白、乙种乳球蛋白和酪蛋白等多种致敏成份。
2.禽蛋类:以鸡蛋为主,其中蛋清中的卵白蛋白是诱发呼吸道过敏的主要成份,蛋黄很少诱发过敏。此外鹌鹑蛋、鸭蛋、鹅蛋和鸵鸟蛋等也可诱发过敏症状。
3.海产品及水产品:许多研究已证实鱼类、虾类、蟹类、鱿鱼、贝类和蚌类等均可诱发呼吸道的过敏症状,这些食物的变应原通常耐热,熟食也常常诱发过敏。
4.花生、芝麻、棉籽等油料作物:主要是与这些油料作物含有较高的蛋白和多糖-蛋白有关,食用生花生仁或熟花生仁可引发过敏,一旦制成油制品则很少诱发过敏症状。
5.豆类及坚果类:以黄豆及豆制品、核桃、开心果、腰果、大杏仁、榛子、松子和栗子等坚果类的果仁引起过敏较为常见。
6.水果类及某些肉类及其肉制品:如桃子、葡萄、柿子、樱桃、猕猴桃、芒果、柑桔类、杏、枣、菠萝和草莓等水果及牛肉、羊肉等食物可诱发过敏性疾病症状,特别是水果的种子和皮、腐败的肉类更容易诱发过敏。
7.其他食物及食品添加剂:如谷类、芹菜、大葱、香料、咖啡及食品调味剂等。
(二)吸入性过敏原
吸入性过敏原主要分室内过敏原和室外过敏原。室内过敏原包括室尘、尘螨、真菌和蟑螂等,室外过敏原主要包括花粉和真菌等。
1.屋尘螨:是目前全球最重要的过敏原。屋尘螨以人体脱落的皮屑为食物,主要寄生于卧室的床铺卧具、地毯或沙发上,在潮湿地区具有孳生优势。
2.室内尘土:室内尘土中的有机成份是引起过敏的主要致敏原,主要包括人类的上皮脱屑、动物皮毛和脱屑、尘螨及分泌物、霉菌及代谢产物、花粉、棉花纤维、植物纤维、食物残渣等。
3.霉菌:室内空气中和环境大气中的霉菌及其分支孢属是引起过敏的主要过敏原。在沿海、热带、湿润多雨和海拔较低的地区,尤其在夏季,其周围环境和居室中的霉菌极易孳生。
4.花粉:我国通常将花粉分为三大类。常见的春季致敏花粉包括杨属、榆属、柳属、松属、柏科、枫杨属、构属、白桦属、槭属、榛属、银杏属、悬铃木属、胡桃属、桉属、桑属;我国的夏季花粉以禾本科植物花粉为主,主要包括玉米、高粱、小麦、律草、莎草、藜科和苋科植物等花粉;秋季花粉主要包括豚草属、蒿属、藜科等。
5.昆虫及动物类:蟑螂已被认为是引起过敏性疾病的主要过敏原之一。家庭中豢养猫、狗、兔、鸟等宠物的分泌物、皮屑和脱毛是导致过敏性疾病的主要致敏原之一。许多儿童在室内豢养小鼠等啮齿动物的尿液中也有致敏蛋白的存在。羽绒服、羽绒被等已经证实可引起过敏。
6.丝制品:主要是指用蚕丝作为原料制成的丝制品如丝棉、丝绸等或以丝棉作为棉衣、棉被的填充物或毛衣、地毯的辅料。
由于自然界的物质众多,可引起过敏的过敏原非常复杂,医院均能检测到引起过敏的多种最常见过敏原。一旦明确致敏的物质最好的办法是避免再接触—即回避疗法。
五、如何排查和检测过敏原?
过敏过程分为致敏和过敏两个阶段;过敏诊断也分为回避和激发两步骤。比如出生后首先进食奶粉,孩子体内可能被致敏;以后再进食奶粉后就可能出现过敏表现。当出现过敏,停掉奶粉,换成水解配方,症状消失,这就是诊断的第一步--回避;再次进食奶粉又出现过敏,这就是第二步--激发。
当孩子出现过敏表现,回避一种食物或避开一种环境条件后,过敏好转即为“回避”阳性。当再次食入这种食物或接触这种环境,过敏再度出现,就是“激发”阳性。如果回避时间较长,超过3-6个月,婴幼儿体内对于过敏的“记忆”很可能减退,再次食入或接触,有可能不再过敏,这是“耐受”。
“回避”+“激发”是诊断过敏的金标准,而过敏原检测不是。很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