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说长清春正好,一番春信入西郊。
伴着和美的春光,济南山大实验学校高中段全体师生开展了一次别样的以地铁为交通方式的大学城“生命健康教育与职业体验活动”研学之旅。
3月底,济南地铁2号线开通,济南由公交车时代逐渐跨入地铁时代,而其中的七里堡站就在我校附近。一大早,师生们就怀着期待已久的心情兴致勃勃地踏上了这条“家门口的”地铁线,拉开了此次长清大学城研学之旅的序幕。
进入地铁站,大家纷纷称赞济南地铁整洁明亮、现代大气的内部环境。有序地排队安检、刷卡、等待列车来临、上车、换乘,一切是那么地新鲜,引发着同学们在真实生活环境下的思考。地铁安全门前上下的标志是什么字体?地铁内的中英文标识翻译是否准确?车厢内的各种设施都有什么作用?地铁的平均时速是多少,多久才能到达我们的目的地?你还体验过哪些其他城市的地铁,与济南地铁有什么异同?大家在兴奋地小声讨论着、交流着,思维与探究的火花也在此刻绽放。
随着时间的流逝,在前往大学城的研学道路上,有的同学还在继续讨论,有的同学拿出喜欢的书开始阅读,有的同学开始背诵自己整理的英语单词,有的同学则与老师探讨自己未解的一道物理题……活泼有序,博学乐知,大家用自己的行动向社会展示着附高学子的模样。
慢慢地,窗外展现出长清大学城青山绿水的美好风光。附高学子们纷纷感叹,仅用40分钟地铁就快速、平稳地穿行了40公里,将大家从济南东部带到西部,不愧为充满科技感、便捷市民生活的“泉城新动脉”。
走出地铁,师生们来到本次研学之旅的第一站:山东中医药大学。
在大学生讲解员的带领下,大家首先来到了校内名为“百草园”的中草药培育基地。“芍药打团红,萱草成窝绿。”仔细观察中草药的样态,仔细闻嗅植物的芬芳,仔细聆听学长学姐的讲解……大家感受到中医药的大门在向自己缓缓打开。经过了解,原来百合、山药、甘草、荆条、桑葚、野菊花等生活中的植物都可以入药;猬石、桔梗、广藿香、楚石子、王不留行等植物虽然名称陌生,但却是生活中常用的中药。面条菜的花麦平草竟然是药材?大青叶和板蓝根竟然是同一植物的不同部分?天花粉竟然不是花粉而是植物的根?一个个新鲜的概念和常识颠覆了同学们对于中药的认识。在讲解中,讲解员还为大家介绍了常见中药的药用价值,以及如何利用中药养生及食疗等等,大家认真地听着、记着,也在思考着——中药从来都不是锁在药柜中的枯枝败叶,而是生机勃勃的、充满生命力的植物。
随后,我校师生一行来到坐落于校内的山东省中医药博物馆。在校史馆,同学们了解到中医药大学的校史和高等教育体系,有感于青蒿素的发明是中西医结合的典范;在内经馆,同学们学习到道法自然、四气调神、异法方宜、藏气法时、司岁备物、谨和五味等中医养生理论;在生命科学馆,同学们了解到人体各器官及其构造;在中药馆,同学们聆听中医名家介绍,参观了动物标本、道地药材的分布、中药饮片标本、中成药、中药浸制标本和以“君臣佐使”理念指导的中药方剂标本;在中医馆,同学们则对齐鲁文化与中医发展的关系、古代各家学说对于中医的影响、中医名家及其理论有所认知。而砭石是从东方来的吗?扁鹊和秦越人指的是一个人吗?中国古代有外科手术吗?会解剖研究人体吗?这些问题都在跟大学学姐学长的交流中得到了解答。
在中医药大学的生命健康之旅,使同学们深深感受到人不是机器,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在越来越精细的科学发展下,也许人类可以抬起头来,与中医一起,从整体观和天人合一的角度看待世界。
下午,师生一行来到本次研学之旅的第二站:齐鲁工业大学。
同学们兵分五路,前往不同学院,深入其实验室开展学科和职业体验活动。在化学与化工学院的化妆品实验室,同学们在该院刘伟教授的指导下体验自制手工皂;在生物工程学院的实验室中,同学们实地操作显微镜,共同探索显微镜下的神奇世界;在材料学院,同学们体验到“终极能源”的制备与应用和宝石的鉴赏与体验;在网络安全学院,大家则对信息学进行了相关的初体验。
午后小雨清洗了空中的灰尘,踏着未干的柏油路,师生们走向了位于齐鲁工业大学的啤酒酿造厂。进门一股混合着酵母菌气息的麦香扑面而来,参观眼前巨大的啤酒酿造装置,品尝着一小杯原浆,想象着这杯原浆在20天之前还仅仅只是一堆酵母和小麦,同学们无不惊叹于生物技术的奇妙。
本次课程的最后一站是工程培训中心。师生共同参观了3D打印、激光平面刻蚀、机械零件制作车间、文创工作室、科技创新工作室等。文理兼备,传统与现代并存的布局体现的是齐鲁工业大学先进的教学理念,厂房中随处可见的是大学生挥洒汗水的身影。
长清湖畔少年游,知行合一探古今。此次“附高之春”研学之旅,让同学们在享受春光的同时,感受到了地铁的快捷、中医药的博大精深和工业新科技的魅力。而对于未来科技、专业、职业不断探索的种子,也在这个过程中慢慢萌发,为同学们的生涯规划提供源源不断地参考和动力。
记研学旅行中的小感动
参观完中医药博物馆,门口集合,小组长开始清点人数,每个小站清点人数成为惯例。因为最后要感谢一下讲解员老师,我出来的稍晚了点,其他小队逐步往前走,我出门一看,我们小组在门口原地不动,小组长谷一凡到处寻觅,看到我出来,脸上立刻洋溢起笑容,大声说到,哎呀,老师,我们以为您丢了,您终于来了,咱们组全了,可以出发了。听到孩子们的担心,突然觉得好幸福,又感动于谷一凡的认真负责,孩子们真是太可爱了。然后,我们六组团团圆圆一起出发,一路上有说有笑,走向百草园。
短短研途,我感受到了孩子们的责任意识在增强,看到了孩子们的成长。
——张俊老师
END撰稿:冯爽
图片:冯爽、刘文冬
审稿:孔磊、刘文冬
编辑:杜团章
求分享求收藏求点击求在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