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远临证七十年精华录续编连载

《张志远临证七十年精华录(续编)》连载(一)

说明(一)《续编》,节文字,整理过程中,仅增编号,内容顺序,悉遵先生手书。

(二)

起行之辞(1-10),绝笔之言(-),跗萼相衔,首尾一体。

1.石膏不宜单用

声震遐迩之医,被称名家,往往功成名就保护羽毛,少开大方、有毒之物,不敢大刀阔斧调理疑难重症,轻描淡写,敷衍从事,虽非规律,屡见不鲜。张锡纯先生军医出身,侠肝剑胆,善于应用巨量石膏,遭到质疑,还对山茱萸、白芍、参三七亦超出常规投至山峰之量,以身试药为患者负责,实际是高风亮节伟人表现。能巧取石膏降温、山茱萸救脱、白芍利尿、参三七止痛,留下了经验师范。家父赞为“一代医雄”。老朽实践仿照其法,石膏则辐射面广,不局限《伤寒论》白虎汤,外感疾患无论温病、热陷阳明,只要持续高烧就可推之当君,30~90克,少则疗绩不显,配合黄芩、大青叶、板蓝根,夏季加浮萍、薄荷、青蒿,寓宣发、泄火与解毒之中,最为有益。

年,吾在兖州遇一暑温,体温很高,吃退烧剂口渴、汗出不解,乃改用石膏60克、党参15克、黄芩15克、板蓝根30克、青蒿30克,水煎分三回饮下,六小时一次。连服三帖而愈,比石膏专伍知母或一味单打独斗功力更佳。

2.神经性眩晕治法

感觉周围物体旋转,坐立不稳或伴有恶心、眼黑、出汗,谓之眩晕,常见于高血压、低血糖、颈椎症、梅尼埃病,中医根据临床区别调理,属于神经性的约60%与痰饮上凌、肝阳上亢有关。《伤寒论》苓桂术甘汤所医是痰饮为患,一般降逆、利水、镇静、安神便可生效。

年,医院遇一头眩、耳鸣、眼球震颤、呕吐、手麻、项背强直现象,乃瘦小花甲农翁,被诊称神经性眩晕,吃药未得功力,转来求援。即给予茯苓30克、桂枝10克、白术10克、甘草6克,水煎分三次服。连饮三剂,似水投石。于方中加天麻10克、泽泻10克,稍见疗果,五天后旧态复萌,失去作用。老朽捉襟见肘,黔驴技穷,徒呼奈何的情况下,添了龙骨20克、牡蛎20克。吉人天相,症状逐渐缓解,共十八帖基本治愈。事实告诉,虽非肝阳上亢,以龙、牡借花献佛,潜纳浮阳,也起良好作用。

3.量大防风、独活助力止痛

炮附子虽为扶阳要药,投量不多,四逆汤只用一枚,通脉四逆汤升至大者一枚。在镇痛方面桂枝附子汤能开到三枚,由此看来,《伤寒论》四逆汤、通脉四逆汤的回阳尚依靠干姜,后世应用突出炮附子,干姜居次要位置,乃客观需求。所以读书切勿死于句下,掌握灵活对待,典型的伤寒家则是通权达变、量体裁衣。附子祛风、寒、湿三邪,缓解疼痛,疗力次于乌头,毒性较小,可不加蜂蜜同煎,属老朽家传经验。师门寄语,黑皮附子为正品,黄色者拒绝入药。

年吾在济南诊一类风湿关节炎,左臂剧痛,手指关节粗大变形,屈伸困难,得热方舒,饮茶转重,已经三年,其夫陪之来诊,曾吃《金匮要略》桂枝芍药知母汤数十剂,情况如故。开始给予麻杏苡甘汤加炮附子、防己黄芪汤加乌头,均乏效果;即改换甘草附子汤,含炮附子45克、白术20克、桂枝30克、甘草20克,温里、胜湿、缓急、通络、止痛,仍然未有明显好转;随增入防风30克、独活20克、制乳香10克、炒没药10克,日饮一帖,水煎分三次服。连服十天,症状逐渐缓解,嘱咐继续勿辍,凡一个月疼痛大减,关节肿大亦有回消。无疑,防风、独活起的助力,占了重要角色,乳香、没药也功不可没。或曰四逆汤、通脉四逆汤投生附子,而止痛处方为何开炮附子?不宜认为炮附子扶阳力低,缺乏考虑炮过的三枚,足以超越一枚生的。

4.谈附子

强心药多有壮阳作用,性偏温热,如人参、附子;寒凉者居少数,如绿茶。由于兴奋关系,能导致失眠,在这方面的表现绿茶第一,人参为二,附子最低。临床所见,因吃大量附子彻夜不睡的十无二三,故投附子纠正阳衰而不影响安眠列为优选。上海祝味菊先生调理内伤喜投附子,受其熏陶之徐小圃亦常用于儿科,形成一门特色。时方家与老朽交流,谈及附子功效,提出该品虽属《伤寒论》四大天王之一,振阳止痛为霸,尚可作保健剂,改善人体虚弱,达到补养目的。若干伤寒派在处方内加入少量减去毒性降低辛热之淡附子,起强壮作用,代替参、芪、归、芎,有利无弊,清末民间医家在寒湿、沼泽地区十分重视,获益良多。此说值得参考,但不宜盲目师法,避免产生公害,还是辨证施治比较稳妥。

年自然灾荒时期,病友缺乏营养,身形消瘦,脾虚水肿,表现阳衰,吾常带领学生在乡村实习,给予淡附子机会甚广。曾诊一小学男性教员,面黄羸弱,医院建议授与黄芪15克、当归10克、淡附子15克,每日一碗,水煎分两次服。连饮十天功不足言,乃亲口咀嚼淡附子。水浸、漂洗过度,淡附子已无药味,完全失去作用,贻误病机,最好敬而远之不要滥开。

5.阴阳双亡可以合治

传统学说谓汗多亡阳、下后亡阴,是一般规律,实际大汗、暴下皆会亡阳。汗下太过丧失营养、体液匮乏,阳无所附,功能衰竭,就易出现亡阳症状,额头流汗如珠、手足发凉、心慌气短、二目无神、下利清谷、疲惫不堪,应迅速温补救脱,《伤寒论》四逆汤、白通汤加东北人参,均可派上用场。为了顾及阴亏,仿照盐山张锡纯先生经验,尚应增大量山茱萸,阴阳双医,亦属妙法。有人怀疑添入阴性药物影响回阳,事实告诉有利相互调节充阴返阳,不起掣肘负面作用,切勿因小失大,似关羽弃荆州而战襄阳。

年吾在徂徕山巡回诊疗,遇一干部,感冒发汗表邪已解,转为口干、精神恍惚、四肢寒冷、大便二日未行、全身震颤。当时考虑阴阳两虚,须救阴回阳,即开了生附子30克(先煎一小时)、干姜15克、甘草10克、葱白三段、山茱萸30克,属白通汤加味,水煎分三回服,六小时一次。与两位同道静坐观察,连啜二剂喜欢说话,精神转佳;吃了三碗抄手开始下床更衣;善后又饮一帖,停药而安。阴阳合治,没有发生不良弊端。

6.师古法要用活法

应用《伤寒论》以辨证施治为前提,精选方药为契机,不断总结为依据,才能传承发扬。探讨理论忽视临床,等于身坐楼阁纸上谈兵,历代注释者,有的口若悬河缺乏实践,被称“玩古家”。老朽七十年来对圣书重点掌握,不信空谈,取理中丸又名“人参汤”为例,如脾虚胃寒、大便不实,去党参加吴茱萸;中气不足、疲乏无力,改党参为东北人参,能焕发精神;常以干姜、白术挂帅,他药围绕旋转,随着病情需要,打破陈规界限,提高功效。

年吾在山东中医学院遇一职工,颜面晦暗,腹内雷鸣即泻,日行数次,已有九个月,按慢性肠炎处理得力甚微。从脉象沉弱,舌苔白腻诊断,属于寒证,乃以本汤为主,组成新方,计东北人参10克、干姜15克,白术15克、炮附子10克、吴茱萸10克、甘草10克,水煎分三回服;反馈更衣次数减少,但仍稀薄,遂添入猪苓10克,又饮十剂,竟彻底治愈,且未复发。步趋传统经验,最怕“手无活法”。

7.虫类活血应当重视

研究古方,要了解当时社会背景、条件限制。《伤寒论》《金匮要略》收入植物药虽占主体,并不全面,活血者大都运用虫类,如水蛭、?虫、蛴螬、虻虫、鼠妇,尚以獭肝治鬼疰(传尸痨)、羊肉补虚止痛,既属特色,亦是植物药功力不足所致。就目前来讲,蛴螬、虻虫、鼠妇、獭肝、羊肉已很少组方;蜣螂雅名大将、推车客,通利大小二便,清贤王孟英取其开结,表示欣赏,而今几近绝迹;疗疝气下坠的蜘蛛,已沉没长埋。老朽传承医圣学说,认为虫类活血确有功力,通络止痛也含曙光,应重视请它再来医坛。

年吾在微山湖诊一渔民,患多发性肌瘤,月经淋漓不断,因拒绝手术,没有切除子宫,希望中药调理。老朽曾给予桂枝茯苓丸,吃了三个月无明显好转,乃于方内加入?虫、鼠妇、蛴螬、蜣螂虫,居全量九分之一,嘱咐继续服之,每回10克,日食三次。先后十周,B超检查,瘤体缩小三分之二。化瘀破积的作用,虫类疗效可观。

8.附子、黄连制泻

《伤寒论》《金匮要略》无严格攻补界限,不属规律而是特色,与后世寒以治热、收则止散、泻去?实分别组方不同。除大黄、附子共用,附子还与麻黄、瞿麦、竹叶、败酱草、防风、天花粉、白芍、知母、黄连、蜀椒携手合作,有广泛施治面。学习二书,往往各取所需,把其独具的综合临床丢掉,导致拾蛤遗珠。老朽写的《伤寒论评议》,曾进行分析,寒热、敛散、攻补,冶于一炉,比单纯同色含有妙意,堪称高级疗法,和时方派的反奕对阵大异其趣。

年吾于山东医学院诊一妇女,患急性肠炎,阵发性腹痛泻下,吃刘草窗痛泻要方、消炎利尿之品,均无改善。吾仿照北派伤寒家开了两味,以炮附子20克温里祛寒、黄连20克固肠兼消肛门灼热,水煎,六小时一次、分三回服。连啜四剂,就痛止泻停。方小“药杂”,切合实践,值得探讨,发挥作用。

9.小青龙汤治吐涎沫

吐涎沫与水饮内停有关,往往兼有寒邪。仲景先师给予五苓散、吴茱萸汤、小青龙汤,根据病机区别论治。小青龙汤应用以外感风寒为主,在吐涎沫过程中,常伴有哮喘或咳嗽,单独发生这一现象颇为少见,小青龙汤之功力比较有效。老朽临床观察,由于发汗解表,水液宣散,饮邪减少,从而获得痊愈。

年冬季,医院,遇一老翁,素有支气管炎史,感冒后无汗,频频咳嗽,吐大量涎沫,成水状,并不黏稠。患者供职药业多年,要求用经方调理,即开了小青龙汤,含半夏10克、麻黄10克、桂枝10克、白芍6克、干姜10克、细辛10克、五味子10克、甘草6克,增入茯苓30克通利尿道,日饮一剂,分三次服。连吃三天,咳嗽、吐涎沫随着汗出表解,证情大减;善后压缩药量,又啜六帖转安。小青龙汤治疗吐涎沫信而有征,可以加味行水投用。

10.五苓散疗水逆

《伤寒论》五苓散治疗对象标明口渴,不属热邪伤阴津液亏乏,而是血液循环障碍,阻滞不行的蓄水证,习称“反光”现象,个别患者尚吐涎沫,严重时饮水则吐,亦名“水逆”。口渴乃“以水引水”,先贤谓之“河流内塞”“水渠隔断”。诊察要点为小便不利,无论外感、内伤,均可给予本散。以泽泻通结为主;桂枝蒸动膀胱气化,开腠第二;白术、猪苓、茯苓则居末座,这在《大论》中是一首比较费解的处方。老朽临床数十年所见甚少,缺乏应用体会,但蓄水病客观存在,非子虚乌有。

年吾在山东医学院,遇一外省驻鲁办事处干部,从感冒开始,汗后表解,口渴喜饮,呕恶,水入辄吐出三分之二,腹内胀满,烦躁,大便日下一次,尿液短少,色黄灼热,吃药、打针未获功效,转来求治。经过反复研究,就将其改作汤剂与之,计桂枝15克,泽泻18克,猪苓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加了大黄2克降逆止呕,水煎,分三次服。连啜两剂,诸症即消而愈。探本寻源,五苓散是经验转来。

以上内容节选自人民卫生出版社《张志远临证七十年精华录(续编)》。

复制淘代码

¥kOPk0uGZJr8¥

至淘宝APP,可跳转至购买页面

定价79元,售价55元









































北京中科医院怎么样
治好白癜风费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ichaoyang.com/tfls/26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