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吃饭,怎么长身体孩子厌食原因多,对

小编导读

虽说现在生活中营养过剩的“小胖墩”越来越多,但还有很多的家长因为孩子厌食而饱受困扰。比起孩子“吃太多”来说,孩子“不吃饭”更是令人心焦——不吃饭,怎么能长好身体呢?

厌食是一定要引起重视的,但却不能简单粗暴吃些消食片或者妈咪爱。厌食原因很多,今天看看中医儿科名家董廷瑶是如何还宝宝一个好胃口吧——

1.胃气不振

吴某,女,5岁。

年11月12日初诊:患儿胃口不开,已有数月,因摄纳较差,并有口气臭浊,舌苔薄白,平时汗多,容易感冒,二便尚调,形体瘦弱,二脉细软,面色不华。消补无功,故以和营醒胃。

桂枝3g炒白芍6g生姜2片红枣3枚

清甘草3g糯稻根10g浮小麦9g陈皮3g

炒神曲9g炒谷芽9g

7剂。

11月19日二诊:胃纳已动,汗出减少,口臭亦除,舌苔薄润,病情已瘥。前方既合,再拟原法。

桂枝3g炒白芍6g生姜2片红枣3枚

太子参6g糯稻根10g浮小麦9g川石斛9g

炒谷芽9g

7剂。

药后胃口正常,汗出已和,形神亦振,续以调扶着手。

按:目前流行的小儿厌食症,是由于家长对独生子女的溺爱,加上喂养不当,漫进滋补,久之生化功能失常。有的父母还要强喂、打骂,更造成小儿精神紧张,营养紊乱,出现形体更弱、腠虚汗多、面色不华等症状。经仔细观察,发现患儿大多舌净苔少,腹软无积,大便坚硬,容易感冒发热。凡此种种,都因食养不当,营养过剩之故。此症既无积可消,又胃不受补。

董师从中医“脾胃主一身之营卫,营卫主一身之气血”的理论考虑,分析此病是由脾胃不和而影响营卫失调,须采用鼓舞营卫的方法来振奋胃气,于是投以桂枝汤加味治疗,数剂后营卫和,胃口开,疗效满意。

董师在长期实践观察中,验明此方实为一个体质改善剂、强壮剂、神经安定剂,或里虚里寒,中焦化源不足,潜在虚质的一帖调节剂。尤在泾说:“此汤外证得之,能解肌去邪气,内证得之,能补虚调阴阳。”

此方能调和营卫,促醒胃气,使之能食,董师称此为“倒治法”。见有不同的兼证,须加味处理。如舌红花剥,阴液不足者,加养胃生津之品,玉竹、百合、石斛、麦冬、生扁豆、生地黄等斟酌选入;鼻衄加白茅花、藕节;便秘加生何首乌以润之,切忌泻剂;寝汗淋漓者,加麻黄根、糯稻根以止汗;舌淡阳虚,可入附子;虚寒腹痛,倍芍药加饴糖。至于新邪感袭,须辨其轻重而别作化裁。

2.肝气犯胃

郭某,男,10岁。

年8月4B初诊:情志不舒,厌食已久,寝汗淋多,口渴多饮,舌红苔剥,脉弦细。肝气犯胃,胃阴受耗。治以疏肝养阴清热。

柴胡3g炒白芍6g瓜萎皮9g焦栀子5g

天花粉9g黄芩4.5g糯稻根12g大枣3枚

7剂。

8月11日二诊:肝气较平,胃气转和,纳食稍增,渴饮,舌红苔中剥。上方去大枣,加广郁金6g、广陈皮3g、炒谷芽9g,7剂。

9月8日四诊:肝气已舒,胃口已开,寐欠安宁,舌净无苔,脉缓和。

柴胡3g紫苏梗6g瓜蒌皮9g焦栀子5g

钩藤9g(后下)龙齿15g(先煎)鸡内金6g朱茯苓9g

炒白芍6g

7剂。

按:本例厌食,因情志不畅,肝气郁滞,横逆犯胃,胃阴受损,治以疏肝养阴,兼清郁热。初诊方用柴胡疏肝解郁,瓜蒌皮宽中理气,白芍、天花粉养阴生津,肝郁有化火之势,以焦栀子、黄芩清解郁热。二诊后又随证加入广郁金、陈皮、谷芽、紫苏梗、鸡内金行气健运开胃,钩藤、龙齿、朱茯苓安神宁心,疗效颇显。

赞赏

长按







































广西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中科获“聚力共健”品牌影响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ichaoyang.com/tfpz/27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